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压境,要把胶东的解放军赶进渤海里灌死。白天国民党军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一路进攻,抢村夺寨,可以说所向披靡。解放军不敢碰硬,只能一味的撤退。夜晚国民党军停下了进攻,解放军总能从他们的围困之间,找到缝隙,悄无声息的穿插到他们的**后面喘息休整,寻找有利战机。国民党军一路进攻占领了烟台、威海,真到达了勃海海边一看,连解放军的影子都没看到过一个。
有一位前人说过:中国的三年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广大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不假。国民党军打仗,五十万军队就是五十万军队,他们的装备给养全靠这有数的军队。而解放军打仗,三十万军队的后面,有可能跟着五十万的之前民工,合起来就有八十万。解放军三十万军队打败了国民党五十万军队,应该是解放军八十万人打败了国民党五十万人。支前的民工送粮、送弹药,火线抢伤员,一点也不比军人差。解放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撑到那里。所以说三年的解放战争,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如其说国民党叫**打败,倒不如说是叫最广大的人民打败。
就是国民党军占领胶东的最黑暗时期,胶东的人民也没阻断对解放军的多方支持。支持最有力的支柱就是当地的各级政府,各级人民政府是纽带,是桥梁。由于还乡团的干扰,各村民兵自保任务很繁重,区中队就愈显得特别重要,区中队如同救火一样,那里有情况,他们就扑到哪里去。姜区长的区中队与还乡团打过多次仗,其中还与一个营的国民党正规军遭遇过,接过火,国民党军枪炮齐全,区中队损失惨重,只剩下六七十人。可区中队还是这一地区的顶梁柱,县委指示区委送一百担粮食到指定的地点支援解放军。粮食是有的,胶东是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补给地,粮食藏匿的地方区委都掌握。只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运输一百担粮食,困难可想而知。部队急需,解放军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姜区长和他的区中队只能全力完成。
姜区长好不容易凑足了二十挂大车,趁着黑夜给解放军送粮,区中队全副押送。由于是战争年代,夜晚的路很不好走,截道的、打杠子的到处都是。姜区长指挥所有的大车连着队走,一定不要掉队,掉队就意味着危险。区中队的人车老板都很警惕。上半夜还好一点,遇到几拨带武器的人,估计是还乡团,人数较小,互不理睬,倒也相安无事。
半夜刚过,在门楼镇,粮队遇到了一伙人,挡着粮队不让走,为首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胖老头,胖老头背着两只匣子枪。胖老头问姜区长;“你们是干什么的。”
姜区长说:“是给**送给养的。”
胖老头不信,围着姜区长看,胖老头说:“你们走的方向有问题。”
姜区长说:“**那里都是,那里的**都得吃粮。”
胖老头还是不依不饶,厉声问:“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姜区长也火了,说:“你看呢?”
胖老头说:“我看你象**的干部!”
姜区长说:“算你说对了。”
胖老头刚要掏枪,姜区长的枪早已顶在胖老头的脑门上。其他还乡团不敢动弹,区中队下了他们的枪。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军队,还乡团放不能放,又不能打死,区中队只好押着跟着粮车一起走。
下半夜路就更不好走了,一是行人少了,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二是大车的轮子滚动起来有声音,寂静的夜里尤其传得很远,上过油都不行。于是就常遇到国民党哨兵的询问:“干什么的!”
姜区长就说:“赶夜路的。”
大多的国民党哨兵问过就不再言语。大车慢慢通过。
临近交接地的时候,还是出了差错。国民党的哨兵问过之后,看到这么多人,还有那么多的大车,就过来检查。押解的还乡团趁机夺区中队的枪、或逃跑、或大喊:“这是解放军的送粮队!”
国民党的哨兵枪响起来,大批的国民党军就冲了过来,区中队顾不得逃跑的还乡团,集中起来阻击国民党军,掩护大车队飞奔逃离,区中队边打边退,好在解放军及时接应,姜区长他们这次总算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