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南明靖江王 > 第494章 陕西(四)

第494章 陕西(四)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朱贤弟台鉴:榆林一别,已有三年,望风怀想,时切依依。贤弟与予同乡,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向同为明臣,不得已而事虏。今予已归明,贤弟何往?圣天子在朝,北伐中原,夷狄胆丧,汉家气雄。臂若黄河东流,大势已成,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飞蛾扑火,何其不智!予已为贤弟请得定边副将一职。书短意长,恕不一一。浊酒一壶,静候君来。即颂近安。兄三桂手肃”。


    清定边参将朱龙看着这封大明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吴三桂写给自己的信,沉吟不语。他乃是吴三桂的同乡兼旧部,关系是极好的,随吴三桂平定陕西义军后,被留在了延绥镇任定边参将。


    吾本汉人,奈何为虏?老大哥劝自己归明,着实动了心。自己一向忌惮的宁夏镇总兵马宁又被调往汉中,没了掣肘,正是英雄奋起之时!再说了,大明光武皇帝乃是雄主,有气魄,价码开得高,一下就将自己由参将擢成了副将。嗯,这个事可以做!


    说干便干,找来了部下贺桓商议。贺桓原是大顺军将领,当年跟着李自成干过天大事,响当当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物。当即扬声答道:“参戎,如今马宁部已经南调,榆林卫、延安府、宁夏三卫空虚,正是攻取陕北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见部下与自己齐心,皆欲反清归明,朱龙大喜。不过他兵马不多,只有两千人。起义这种事,人少了不行。又联络了自己的好友:延安府神木县参将孙崇雅。


    接着修书一封,请靖边大侠周世民(又名周济民、周四)吃饭。


    周世民乃是榆林卫靖边营清坪堡人,为人最是仗义,在靖边一带极有威望,一呼百应。更难得的是不忘大明,朱龙驻扎靖边时,曾多次劝朱龙起兵反清复明,均被朱龙顾左右而言他,搪塞了过去。


    见了朱龙的请柬,周世民开怀大笑,朱兄啊朱兄,汝终于憋不住了!欣然同意,快马加鞭,赶到了定边城。


    “恭喜朱参将”,一见面便给朱龙道喜。


    倒把朱龙弄懵了,“贤弟,愚兄喜从何来?”


    “呵呵”,周世民讥笑道:“明军北伐陕西,兄长是大清的忠臣,杀敌、立功、升官的机会来了。当年兄长降清,将头发一剃、马褂一穿,立授参将。哎呀呀、金钱鼠尾,真正的光宗耀祖!如今若再立新功,做大清的忠犬,想必祖上会更加光荣。是以向兄长道喜。


    直把朱龙讽刺得面红耳赤,这位周大侠,啥都好,就是嘴巴不饶人。好在当过汉奸的人,脸皮厚,闻言也不恼,呵呵一笑,“贤弟说笑了。其实愚兄的心与贤弟是一样的,来,来,来,咱们里边请”。


    一进秘室,他胆子便大了,“愚兄欲反清复明,请贤弟助我!”


    “哎呀,这几年,小弟一直等着兄长说这句话”,周世民用手抹了抹眼睛,实在是太激动,情不自禁地流泪。


    “贤弟,愚兄欲起事,可是只有两千兵马,兵力不足呀”,朱龙忽然叹了口气。


    “小弟在靖边还有些威望,愿替兄长去靖边招兵”。


    “不,愚兄已有计较”,朱龙取出一个包裹,里面放着三千两银子。


    周世民胀红了脸,“兄长这是在羞辱吾吗?吾反清复明,岂是为了这区区黄白之物?”


    朱龙一笑,“这银子可不是给贤弟的,是给那些饥民的。贤弟回到靖边,假说借钱给这些饥民,将他们的姓名年龄登记造册。然后吾以清军的名义,诬这些饥民造反,说要按名册锁拿,如此,饥民们走投无路,便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咱们起义了”。


    周世民听完倒吸一口冷气,这位兄长,看起来和善,没想到心肠这般狠毒!不过,要想让百姓们铁了心随自己反清复明,这法子倒真管用。


    “便依兄长之计”。


    ??


    连续两年的寒潮,陕西全境欠收,黎民百姓只能靠吃树皮草根度日。


    陕西榆林卫子洲西川周家碱一带,皆是饥民。他们都是本地人,虽然饥肠漉漉,却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野菜掺着糠,指望着熬过灾年,等天暖和起来便好了。


    “乡亲们,周大侠借银子给大家应急了!每家每户三钱银子,不收利息,年后归还。赶紧去周家碱登记造册喽!”


    百姓们正在绝望之际,忽然有条喜讯四处流传。


    周世民,侠义心肠,每逢灾年,必定济困赈灾,得了个绰号“周大侠”。


    听说是他借银子给自己应急,靖边附近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深信不疑,纷纷往周家碱而来。


    “阿弥陀佛,周大侠真是活菩萨呀!求佛祖保佑他长命百岁”,一些信佛的老翁老妪,流着泪为周世民祈福。


    周家碱附近的山中,汇集了足足一万多男丁,全是各户的户主。


    周世民一边将百姓登记造册,一边派人偷偷告诉朱龙,“军册已备,示威始能服众”。


    朱龙早已埋伏在附近,对贺桓说道:“贺游击,带兵出发!”


    “参戎,咱们去哪?”


    “去子洲西川周家碱的山上剿匪”,耳边旁来阴冷的声音。


    “乡亲们,不要乱,凡是登记在册的,一人三钱银子,人人有份。来领银子喽”,周世民大呼。


    “不好了,清军来了,说我等造反,要杀光我等”,跌跌撞撞地跑出几个人影。


    “误会,这一定是误会,待吾去向官兵解释”,周世民带着人群迎向清军。


    “山上的反贼听着,汝等在此聚众造反,还编了造反的名册,已犯死罪。速速献上名册,引颈就戮”,贺桓大呼。


    “冤枉啊,官爷。是本地的周乡绅在此借贷银两给饥民们赈灾,委实没有聚众造反之事啊”,外围的几个良善百姓大喊,走上前去,想向清军解释。


    “杀了他们”,朱龙下令。


    “哒哒哒”,几骑驰去,挥刀乱砍,转眼就将这些百姓杀光。


    人一杀,子洲西川的山上,空气立即变了味。


    “天啊!什么世道!额们遭了灾,鞑子不但不救济,还杀额们”。


    “周大侠那么好的人,鞑子居然诬他造反!”


    “没活路了,依额看,额们索性推周大侠为首领,真反了吧”??


    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周家家奴,大声鼓动。


    “反了”,“反了”,“反了”??人声鼎沸。


    “使不得呀,乡亲们,周某世代良善,怎能干这掉脑袋的事”,周世民佯做推辞。


    “请周大侠领额们干”,百姓们跪了一地。


    周世民长叹一口气,问道:“汝等是真心拥吾起义吗?”


    “若有虚言,天诛地灭”,众人赌咒发誓。


    “好”,周世民手指朝郭家寨一指,“鞑子的大营在那,请随吾取寨,以示起义诚意。


    “是”,众皆应是。


    周世民带着一万多百姓,手持镰刀锄头木棍,朝朱龙扑去。


    为了坚定这些百姓起义的决心,朱龙故意只带了三百清兵,一见百姓冲来,大呼一声,“撤”,便撤向郭家寨。


    见不可一世的清兵落荒而逃了,百姓们精神大振,又高呼着冲向郭家寨。朱龙又撤寨而逃。


    造了反,夺了寨,便再也没有退路,这一万多百姓自此成了死心塌地的义军将士。轰轰烈烈的陕北大起义,拉开了帷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