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开元帝师 > 第139章 吐蕃贽玉匣行刺

第139章 吐蕃贽玉匣行刺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乌翎降落在大明宫丹凤门口,几位金吾卫禁军正巡逻到此处,见到叶法善天师,急忙叉手行礼:“拜见越国公!”


    “陛下现在何处?”叶法善天师心燎意急地问道。


    一位禁军答道:“开元神武皇帝正在大明宫宣政殿,接见吐蕃来使。”


    叶法善天师疾步上前,一把将他们拉下马,道:“借你们马匹使使,等下自行去宣政殿门口取走!”


    师徒三人跃马扬鞭,绝尘而去。


    “越国公这是怎么了?”几位禁军看着振翅而起的乌翎,摸摸自己的脑袋,感到莫名其妙的。


    跑到宣政殿门口,叶法善天师跳下马,举步生风,一路小跑入殿,嘴里喊道:“陛下,千万不要打开玉匣!”


    李隆基刚从高力士手上接过吐蕃使节宗俄因矛献上的精美玉匣,正准备开启。


    听见他的喊声,高力士急忙将玉匣拿了回去。


    “吐蕃觊觎大唐疆土,屡屡兴兵,被唐军连连击溃。此时,他们贽礼求和,分明是不安好心,请陛下慎开此匣!”


    大臣们举座哗然,惊骇不已。


    大唐王朝再度崛起的同时,吐蕃也慢慢走出了内战的阴影,大力发展经济,国力慢慢得到恢复。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仅仅四年时间,便忘恩负义,借会盟为名,在大来谷屯兵十万,以坌达延、乞力徐为帅,入侵大唐兰州、临洮、渭源等地,掠取人口牧马无数。


    开元二年八月,李隆基调兵遣将,积极应战。


    唐休璟、郭元振、张仁愿等一批老将皆在几年前谢世了。


    他大胆复起薛讷,白衣摄右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使,与陇右群牧使王晙率兵击之。


    薛讷是大唐名将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的长子,将门虎子,气横雷电,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


    因今年请击契丹,有滦水之败,官爵尽削,所以白衣摄将,赶赴河陇,与王晙汇合。


    郭知运是瓜州人氏,身高七尺,猿臂虎口,强健勇敢,善于射箭。年轻时便初露锋芒,被朝廷任命为秦州三度府果毅,后因战功升任右骁卫中郎将。


    三人在庙堂之上,宽而有谋,旗鼓之间,勇而无挠。有他们守卫河西,犹如三道长城,横亘在大唐与吐蕃之间。


    开元二年九月,王晙遴选勇士七百人,身穿胡服,星夜袭击吐蕃大营。


    他命人置鼓角于敌后五里,前军遇敌大呼,后军鸣鼓角相应。吐蕃将士皆以为是官军大至,自相残杀,死者万计。


    薛讷率领的唐军在武阶驿左右夹击吐蕃残军,一路追至洮水、长城堡。


    两路唐军与郭知运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三军合围,击败吐蕃十万之众,缴获战马、牛羊近二十万。


    赤德祖赞尚金城公主后,得到河西九曲,在此筑城造桥。


    薛讷等人既败吐蕃,姚崇、卢怀慎等诸多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朝廷发兵,毁其城桥,同时,遣使宣慰金城公主。


    获悉大唐朝廷要拔城毁桥,赤德祖赞急忙遣使节宗俄因矛至长安请和。


    宗俄因矛身材魁梧,像一座巍峨的砖塔,矗立在朝堂上。


    他肤色黝黑,无檐狐皮胡帽下露出一头浓密的辫发,身着赭红色联珠纹大团窠翻领胡服,鞶革蹀躞带上悬缀帛囊,脚蹬一双七彩松巴革素。


    胸前挂了几串由瑟瑟、玛瑙、绿松石、蜜蜡、珊瑚、贝壳制成的项链,非常惹人注目。


    他回头望了一下叶法善天师,鸢肩豺目与之相对,眼中顿时投射出利剑般的光芒。


    “想当年,太宗皇帝是用敌国之礼接待吐蕃的。现在的大唐,没有了贞观雄风,却不再以敌国礼相待。我们赞普不计前嫌,依旧贽厚礼于开元神武皇帝,你们为何连个匣子都不敢开呢?”


    四夷君长对藩属国向来执行藩臣之礼,只有地位平等的友好国家才会执行敌国之礼。


    叶法善天师付诸一笑。


    “吐蕃战败,来大唐求和,居然要求我们正敌国之礼,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吾皇不是不敢开匣,只因这只玉匣凶气内敛,还请使节自行打开,以表您的诚意!”


    “哼!”宗俄因矛冷笑一声,粗声道,“我们赞普叮嘱过,一定要开元神武皇帝亲自打开玉匣!”


    “如果不从,又能怎样?”


    环视身后的大臣,那刺刺不休的样子,让宗俄因矛心生蔑视,开始薄唇轻言起来。


    “我们吐蕃疆域纵横万里,有七十万控弘之士,麾下良将不计其数。彼若不从,我们必定会起倾国之力,再次发动战争!”


    李隆基一怒而起,辞色俱厉道:“七十万控弘之士,想吓唬谁呢?吐蕃幅员辽阔不假,境内各地和王庭中枢都需要防备拱卫,分薄兵力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十几万呢!”


    “陛下,他们能拉出来打仗的十几万大军,已经灭于唐军之手!”叶法善天师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宗俄因矛气得满脸通红,暗红色的薄唇微微颤抖着。


    “越国公乃我开元帝师,他说这只玉匣有凶气,予必然不会轻易开启!今日,你若不亲自打开,予立刻下令,命人毁了九曲的城郭和石桥,让你们再也无法跨过黄河一步!”


    宗俄因矛心中怵然,瞠目结舌地望着李隆基的怒颜,额头冒出丝丝冷汗。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用胡服的袖口擦起了汗水。


    赤德祖赞是遣他来求和的,若与大唐皇帝闹僵了,与吐蕃没有半点好处。


    宗俄因矛心孤意怯,魁梧的身子瞬间矮了几分,再也不敢口吐恶言。


    高力士走到宗俄因矛面前,将玉匣放至他的掌心,目光如炬,死死盯住他的眼睛。


    “开元神武皇帝请吐蕃来使亲自开匣!”


    宗俄因矛低声下气、软磨硬扛了半天。那两道目光时而明亮,时而慌乱,透露出内心的狡猾和矛盾。


    最后,还是在大臣的嘘声中,勉勉强强打开了玉匣。


    一支毒矢遽然飞出,正中他的眉间,当即七窍流血,倒地身亡。


    朝堂上发出一阵躁动。


    几位胆小怕事的大臣,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吐蕃使节死在大唐的朝堂上,他们会不会以此为借口,真的举倾国之力,犯我边境啊?”


    面对这一幕,李隆基已然明白,和亲异族,签订盟约,都不能保证大唐天下的和平与安定!


    想要安枕而卧,只有天子励精图治,威加四海,大唐兵强马壮,繁荣强盛,才能震慑住这些异族的狼子野心。


    大臣们看着他在大殿上来回踱着步,身姿轩昂。


    许久,才坐到了龙榻上。


    那凛然的样子,似撼天貔貅下云端,如摇地雄狮跃深渊。


    “太宗皇帝以来,大唐与吐蕃发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二十余次。今日,无论使节死或是不死,都不能改变他们犯边的事实!”


    顿了顿,又道:“大唐李氏马上得国,朝中的武将,不是魏晋六朝的红粉男儿,都是铮铮铁骨的壮士,何惧一个小小的吐蕃!”


    李隆基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宣政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刻,大臣们都已深刻地体会到,开元神武皇帝决意要以武力制服吐蕃的信心。


    散朝后,李隆基与叶法善天师并肩从宣政殿出来。


    “今日,幸得尊师及时赶到,救驾御前,不然,予定有性命之危!”


    “早上,臣正在松阳卯山祖宅中拜扫祭祖,有一棵粗壮青翠的松树骤然拦腰折断,倒在眼前,我急忙起了一卦。”


    “尊师卜得什么卦?”


    “卜得坎为水卦。此卦一阳陷于两阴中,上下重迭,臣知道您有凶险,就立刻赶回长安,见到了刚才的一幕。”


    “您真是神机妙算!”嗟叹之余,李隆基愈加礼敬师父,“不知松阳卯山祖宅如何?家中还有什么亲人?”


    “家中只有一位姐姐,日日守着破落的老宅。见臣突还故里,姐姐载喜载悲。可惜,臣没能好好陪伴她,来去匆匆,反而教她伤心了。”


    “尊师不仅是道教宗师,您的龟鹤之龄也是一个传奇。听说,您的祖父叶有道年近百岁,叔叔叶静能法师如果不是谋逆被诛,现在也该有一百多岁了。”


    “家姐现年一百零三岁,年龄摆在这里,身体不太健朗……”


    “人生七十古来稀,延年历百的姐姐,还能与年近期颐的弟弟欢聚一堂,亦是奇事一桩!松阳叶氏家族连出多位百岁老人,是否有什么独特的长寿之道?”


    叶法善天师蔼然一笑。


    “长寿哪有什么秘笈?对臣来说,无非是依顺自然,寄情山水;潜心道行,宁静修仙;少私寡欲,守柔而强而已!”


    “叶氏家族四世习虚致静,超于物累,才能坐致奇龄。尊师祖宅年久失修,予会下旨,命新上任的括州刺史李邕协助修缮,不可教百岁老人独居于危宅中!”


    “臣受陛下恩赐颇多,岂敢贪婪无餍?”


    “您素心求道,齿德俱尊,从不索要功名利禄,所赐之物,常常拒之不受,反而让予时时过意不去。”


    叶法善天师不自觉地停下了脚步。


    往常,他对李隆基的恩赐,愈是拒绝,就赏赐得愈多。


    他很担心,皇帝一纸令下,昔日清简的燕雀之居,就会变成一座深宅豪院。


    略一思索,道:“臣虽为得道之人,但终有竟日。陛下真要恩赐,不如将臣在括苍全塘口故居辟为宣阳观,松阳卯山的祖宅辟为淳和观,两观作为道场供养。您昔日赐予臣的珍奇异宝,就可尽归山门。”


    “大行受大名,尊师高风峻节,四海谁不仰慕?只是,您家赀巨万,如弃敝履,可是真的想好了?”


    叶法善天师呵呵笑道:“身外之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臣早就有此打算。百年后,两观作为永业田,交与括州州府处置,继续造福一方百姓吧。”


    “您舍宅为观,散尽家赀,一生都在弘道惠民,可谓是昂昂之鹤!予一定会令李邕安顿好老人,全力促成此事!两观落成,予要亲书匾额,纪念您的勋德!”


    “陛下鼎力支持,臣已是感恩不尽!”


    “尊师不必客气!前几日,越州刺史李致谦上书,称您此番醮祭越州,投龙地有神龙显现,奏请改怀仙观为龙瑞宫,予准了他的请求,并命太常博士贺知章作《龙瑞宫记》,凿壁刻文,记录此事。”


    “陛下昔日在五王宅,曾有神龙显现。如今,神龙再次现于越州,是您德行感化天地所致。龙气旺盛,大唐就旺盛。贺知章作《龙瑞宫记》,亦是为陛下歌功颂德。”


    走下玉阶,李隆基看见澄怀和石清站在宣政门后,静静地等候着师父,随口问道:“子虚和云鹿回景龙观了吗?”


    落日熔金,暮云低回。


    叶法善天师眼眸微眯,遥望着含元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


    赤朱丹彤交融在一起,哪一缕是残阳的回光返照,哪一缕是琉璃的浮光幻影,已经分不清楚了。


    “这次回江南道,在臣的主持下,为子虚和云鹿举办了婚典。中宗皇帝为他们赐婚,已经过去整整七年。为师轻虑浅谋,耽误了他们那么多年青春……”


    听到这个消息,刚刚还谈笑风生的李隆基,马上惶惶然,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是嘛!”他张了张嘴,佯装欢笑,道,“这么大的喜事,您怎么不提前告知一声,予也好为他们准备一份厚礼。”


    “游鱼总要潜于绿水,翔鸟总要搏击长空。不过是借一场婚典告知世人,两个逍遥道士,结伴修仙去了。”


    “是啊,鱼归其泉,鸟归其林,哪有什么池子、笼子能困得住他们呢?”李隆基既茫然又羡慕。


    心中的神仙姐姐,真的避世绝俗做神仙去了。


    从此以后,他只有以另一个人为替代品,安放在自己身边,填补内心的无限空虚。


    “对了,子虚和云鹿决定隐居江南,不再回到长安,特意委托臣向您告罪,梨园乐营将一职,烦请陛下另选高明。”


    “予知道了。”


    叶法善天师等他说完这句话,叉手道:“臣离开景龙观多日,现在要回去收拾一番。若有事,您遣人来观中召唤一声,臣先行告退了!”


    霞影绚烂,映着那张因五味陈杂而略显呆滞的脸。他微微颔首,喉咙里吐出一句:“尊师慢走”。


    澄怀一直遥望着李隆基。


    师父走到面前时,说道:“师父,我见陛下方寸里七上八下、黯然失色的样子,想必他十分难过,让我与他说一会儿话吧。”


    叶法善天师回头望了一眼,李隆基伫立在宣政殿前,一动不动。


    “去吧,或许你能开导开导他。师父和石清先回景龙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