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开元帝师 > 第105章 韦皇后合谋进毒

第105章 韦皇后合谋进毒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皇后韦晚香带着几个宫婢在紫宸殿外求见。


    一弯新月从天际疾走而过,清光溶溶。脚边树影婆娑,花影绰约。不一会儿,钻入一片乌云中,一阵黑暗迅速将她淹没。


    脚下没了影子,人也变得迷茫起来。


    韦晚香惴惴不安地抬头,望一眼那缕幽暗的月色,问身边的贺娄内将军:“今日是什么日子?”


    贺娄内将军答道:“殿下,今日是景龙四年六月初一。”


    韦晚香暗暗计算了一下日子,李哲已经整整二十二天对她不理不睬了。每次来都是紧闭大门,不予接见。


    高延福公公悄然开门出来,行个叉手礼,道:“皇后殿下,陛下今日圣心不悦,不想见任何人,请您过些时日,再来觐见吧!”


    韦晚香一甩袖子,气恼地走了。


    不想见就不想见,说什么圣心不悦,不就是杀了一个刁民而已嘛!


    李哲肃然危坐在大殿内,听着脚步声一点一点远去。


    “婉儿!”他轻唤道。


    “婉儿在!”


    “你即刻拟一道秘旨,迎谯王重福回京!”


    “是!”上官婉儿嘴上应允着,心里却暗暗吃了一惊。


    以往,无论发生什么家国大事,李哲必定会与韦后相商,听取她的意见。


    二十多天不见韦后,背着她悄悄下旨迎回谯王,一系列反常举动,让上官婉儿感到很蹊跷。


    李重俊景龙之变,她多少已经看出,依附韦后,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与太平公主的关系越发亲密起来。


    但她觉得,谯王李重福心高气傲,向来看不起自己,如果他被迎回长安,对自己并没什么好处。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此事告知韦后。


    李哲乘坐步辇出宫去了,上官婉儿偷偷跑到蓬莱殿里。


    听了她的汇报,韦晚香恛惶无措,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十分厉害,差点无法自持。


    多年以来,她极力打压排斥李重福,想方设法将他贬黜出京,为自己夺取政权扫除障碍。


    李哲一度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就是,李重福是大唐储君的候选人之一。但是事关懿德太子李重润之死,不得不将他下放到均州去。


    迎回李重福,必定要立为太子的。


    将来,他登基为帝,怎会放过她这个曾经狠心对待他的嫡母?她又如何上青天揽明月,下沧海看梅花呢?


    此时,韦晚香才洞然明白,李哲突然翻脸不见人,并不是因为她矫诏杀了燕钦融。


    他的真正意图是要改变当下二圣临朝的格局,将她逐出大唐政坛,以防再次出现武周的故事。


    韦晚香定了定神,努力将那一丝惊悸不安压了下去。


    “谯王殿下是陛下的长子,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迟早都会被立为太子的。婉儿,你先回去制诰,此事是顺理成章的大喜事!”


    对迎回李重福一事,韦后竟然是如此的云淡风轻,更加让上官婉儿迷惑不解。


    她走后,内心慌张的韦晚香马上派出贺娄内将军,将安乐公主、叶静能法师、马秦客、杨均等人召唤到蓬莱殿,一起商议对策。


    马秦客官居散骑常侍,是中书省下从三品的一个闲官。


    虽有加官,其实没多少实权,在人才济济的中书省,是个毫不起眼的平庸之辈,但他精于医术和药理,又擅长溜须拍马,渐渐受到宠信。


    杨均在光禄寺混了多年,依靠一手烹饪绝活,官封从四品上的光禄少卿,掌管宫内祭享、宴劳、酒醴、膳羞之事。


    看起来很风光,在满朝紫袍、红袍的重臣面前,不过是一个官卑职小的打杂小官而已。


    马秦客和杨均得幸于韦晚香,经常出入后宫,多次鼓动她夺取皇权,自立为帝。


    他们妄想走当年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等人的捷径,有朝一日,能以拥立之功平步青云。


    听了韦晚香的话,杨均行了个叉手礼,道:“皇后殿下,陛下此举,应该是打定主意,要立谯王为大唐储君了!”


    马秦客见韦晚香愁云惨淡,伸手推了杨均一把,呵斥道:“胡说,皇后殿下有经纬之才,丝毫不亚于则天大圣皇后,她才是最得人心的储君之选。有我们在,长安哪有谯王的立足之地?”


    安乐公主为了心心念念的皇太女之位,当然支持母亲夺取政权,主持政事。


    “马常侍说的对!母后,您的智谋不在皇祖母之下,为何不能成为下一任大唐女皇?如果让父皇迎回谯王,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韦晚香见叶静能法师一言不发,越发焦虑起来,在蓬莱殿里一遍又一遍地踱着圈子。


    心里估摸着,此时,上官婉儿应该已经拟好敕旨,就等着李哲盖上神宝御玺。


    “陛下今晚去了大兴宫,祭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明日一早,摆驾回宫,就要签发迎回谯王的敕旨,你们还有扭转形势的办法吗?”


    安乐公主道:“敕旨一旦经三省封驳批敕,便再无更改的可能。箭已上弦,发之一瞬,多少大臣正期盼着这道敕旨,你们快点想想办法!”


    马秦客和杨均面面厮觑,毫无头绪。


    贬黜谯王,他们两个也是出了不少力,在李哲面前,说尽了他的坏话。谯王回京,又怎会放过他们两个?


    慌乱之中,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们的脑袋中一闪而过。


    马秦客嗫嚅道:“殿下,虽然陛下对您恩宠有加,但在立储上,首选的是谯王。说明在他心里,谯王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他顺利回京,立为太子,陛下自然会尽心培养,不再让您染指朝中政权!”


    杨均连忙应和:“是啊,皇后殿下,您与陛下、谯王,在皇位面前,都是互争雄长的竞争者。想要大唐江山社稷,须尽情放手一搏;想要与陛下琴瑟共鸣,将来势必要退居后宫!”


    放手一搏?


    安乐公主那水灵灵的眼睛立刻抬了起来,双目凛凛,迅速扫了一下他们。


    “一不做,二不休,咱们干脆将陛下除掉,趁着谯王还未返京,拥立皇后为女皇!反正他处处不喜欢我,不肯立我为皇太女。只有皇后做了女皇,我才有机会成为皇太女!”


    她对父亲的情感,由尊敬转向不满,由不满转向仇恨,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干脆利索地说出了马秦客和杨均的心声。


    叶静能法师也被安乐公主的话吓了一跳,手掐三清指,口中默念起了三清尊号。


    韦晚香停下了脚步,现场鸦雀无声。


    马秦客和杨均呲牙咧嘴,紧紧闭着双眼,等着韦晚香痛骂他们一顿,但她没有出声。


    沉寂了很久,马秦客小心翼翼地睁开了眼睛。


    “安乐公主说的对,既然陛下不再与您同心同德,就要坚决斩断他对您的阻碍。谯王幼年凶顽,长大后更是阴诐,朝中支持他的大臣那么多,一旦他坐稳太子之位,绝对不会放过我们的!”


    杨均道:“皇后殿下可以先扶温王重茂为太子,您临朝听制为摄政太后,如此一来,朝中大权,依然掌握在您的手里。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行则天故事,登基称帝了!”


    安乐公主道:“对!母后称帝,就可以立我为皇太女了!”


    “叶法师,你觉得如何?”韦晚香拘拘儒儒地望了叶静能法师一眼,想求得一个肯定的答案。


    叶静能法师正暗自盘算着,自己受到皇帝的恩宠,带金佩紫,位极人臣,而谯王李重福刚正不阿,极其讨厌僧人、道士的鬼神之说。


    让他上台,自己地位不保不说,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


    百岁之年,半生荣耀,不能终于他的手中!


    不如趁此机会,扶皇后上位!


    迎着韦晚香征询的目光,叶静能法师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算是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韦晚香哑然失笑,发出一阵悲凉而又阴鸷的喉音。


    韦氏一族惨被灭门的悲痛、失去爱子李重润和两位女儿的悲痛,日日在她的心头萦绕着。


    隐忍了整整二十六年,不想再忍下去了!她发过誓,失去的一切,一定要加倍地攫取回来!


    她与李哲共患难,李哲也做到了与她共富贵。


    所以,当她被世人指责过错,什么干预朝政、祸乱朝纲等等,都一一隐忍了!


    真正恶贯满盈的,诸如失鹿共逐、兴兵作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骄奢淫逸等等,那都是男人们的常态操作!


    如果李哲不能与她共天下,她又为何处处退让和隐忍呢?


    杨均说的对,温王李重茂年仅十六岁,出身寒微,母亲只是一位身份卑微的宫婢。


    自幼成长于深宫的李重茂,性格温和谦慎,对政治权谋一窍不通,在朝中没有任何支持力量,比起已经成年的李重福,容易控制多了。


    是时候,该为自己规划宏图大业了!


    韦晚香踌躇满志地正了正自己的衣襟。


    “好!众卿的提议甚妙!安乐,你趁着陛下出宫去了,悄悄到紫宸殿里偷出鱼符;杨少卿,你去尚食局,让连奴做几个他最爱吃的丝笼来。”


    “此事不要惊动连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臣在尚食局多次见过连奴做丝笼,早已学会了!”


    大唐皇帝的膳食,是由光禄寺和尚食局共同负责的。


    杨均知道二圣喜欢吃丝笼,偷偷跟着连奴学会了制作丝笼,期待有一天,能在他们面前邀宠。


    “如此最好!”韦晚香低声道,“陛下临睡前,必定要进食一些夜宵点心,你速速回去光禄寺,制作丝笼!”


    又道:“马常侍,你善于医术,调配一些隐秘的药剂,不可至痛至苦,不可破坏圣体。不管如何,我们夫妻多年,一起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就让他走得轻松、走得有尊严些!”


    马秦客和杨均得命,分头去做准备。


    不一会儿,安乐公主顺利偷来了鱼符。


    韦晚香立刻下旨,令左金吾大将军赵承恩、左监门卫大将军薛简思,共同率领五百精兵,连夜前往均州戍守,防备李重福起事。


    各台阁要司,除了原先安排的人马,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 号令守卫宫城的南北衙禁军加派人力,加强宫内外的巡防。


    中书舍人韦元,正要熄灯睡觉,贺娄内将军忽然来传皇后制令,让他巡察长安六街。


    长安负责六街巡逻的,从来都是金吾卫左右街使。韦元不清楚,皇后为何突然让他深夜去巡街。


    他是皇后的远房侄子,不敢不从,嘴里嘟嘟囔囔的,很不情愿地披衣起榻。


    今夜的长安城,月色特别清冷幽暗,好像是谁特意为其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容纱。


    韦元第一次带着金吾卫街使巡夜,新鲜的很,一路走走看看,不时有身穿甲胄的南衙骑兵,与他们擦肩而过。


    走到东宫嘉福门附近,远远看见一驾装饰华丽的紫铜鎏金马车,从大明宫方向哒哒而来。


    宵禁之后,还能在长安城街头行走的,除了南北衙禁军,就是非富即贵的官家。


    职责所在,韦元还是要上前问个明白,盘查出行的腰牌。


    马车在他面前停下,一只纤纤玉手掀起了波斯风格的满地回纹金莲车帷,递出一块大明宫的腰牌。


    一声娇莺软语随即响起:“韦元哥哥,陛下今夜在大兴宫神龙殿处理政事,我给他送些夜宵过去。”


    “原来是安乐妹妹!”韦元看到帘子后面坐着的是安乐公主,立刻闪退到路边,叉手行礼,“陛下日理万机,甚是辛苦。公主这边请!”


    紫铜鎏金马车继续前行,从承天门驶入大兴宫。


    进入宫门的那一刻,安乐公主挑起车帷,往东宫方向望了一眼,韦元还站在嘉福门外,身子已成了浮影一点。


    她的手里紧紧握着一只黑漆螺钿描金勾莲食盒的把手,略带慌张地冲着车夫喊了一句:“快往神龙殿去!”


    神龙殿是长安大兴宫的寝殿之一,位于大兴宫甘露门内,甘露殿以东。


    大殿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烟阁,供奉着当初与太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神龙殿内,灯火通明,几位寺人和婢女睡意朦胧,无精打采地侍立着。


    李哲正与几位礼部侍郎一起,商讨如何在凌烟阁为上官仪加立绣像。


    看见安乐公主提着食盒进来,几位侍郎纷纷起身,叉手行礼。


    已是子夜时分,李哲放下政事,让他们各自回府歇息去。


    “都说女儿是爷娘的袷袄,此话真是不假!”李哲笑容满面,打开食盒,一股面食特有的香甜热气扑面而来。


    食盒的底层装有炭火,丝笼从大明宫一路送过来,还是温热酥脆的,跟刚出锅时一样新鲜。


    李哲搓搓双手,拿起一只热乎乎的丝笼,正要往嘴里送。


    安乐公主心里五味陈杂,不敢亲眼看着父亲吃下这只丝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