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大明:我是五好太子 > 一百五十七

一百五十七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朕最后再问你一句,这西洋,真的如此重要吗?”


    朱厚照没有做声,可弘治皇帝已经明白了态度。


    “朕想先把这件事,暗地里交给你来做,你要多长时间,又有几分把握?”


    弘治皇帝接下来的话,一句比一句匪夷所思。


    朱厚照不可置信的看着背影,这种事,让自己来………


    哪怕是没有转过背来,弘治皇帝也能猜的出朱厚照现在的表情。


    不由自主的轻声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啊。


    自己是真的动心了,海外,万一真的此等良种神药?


    他是皇帝,他知道这些对江山的作用,那是能解决大问题的啊。


    可弘治皇帝心里更明白,这口,难开啊。


    自己一旦开口重下西洋,就算是有了这土豆,想来反对的声音也会铺天盖地。


    总不可能,这么大的事,没有个真凭实据,只凭太子的几句话就定下来吧,哪怕这土豆,是太子发现的。


    索性这般,到还不如让朱厚照先去探探路。


    这一来,弘治皇帝真的对太子寄寓了希望,他总觉得,自己的儿子,万一能把这件事做成呢。


    再说了,就是不成,太子还是个孩子,顽皮了些,触犯了祖宗之法。


    可说到最后,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能怎么样?还能说些什么?天大的事,那也得不了了之,还能看看百官的态度到底如何。


    若是自己这一朝真的没有办法,那就只能等太子登位来做了了。


    真好,若是有了这由头,日后太子再捡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


    “你可敢接下来?”


    弘治皇帝并没有催促,而是耐心的等着。


    ………


    “回父皇,儿臣敢。只是,具体该怎么做,儿臣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


    哪里料到弘治皇帝摇摇头,“朕什么也不知道,朕也不想知道。


    朕会交代萧敬,东宫可以调拨三十万两银子,接下来的,这笔钱怎么用,朕不管,朕只问你,不管好坏,多长时间可见成效?”


    朱厚照想了想,“至少一年。”


    “好,那朕就一年以后在问你。”


    说完了这些,弘治皇帝想了想,“对了,你今日要保举的镇国府管事太监,究竟是何人?”


    至于朱厚照说的没有考虑好,弘治皇帝太了解这厮了,一点都不信。


    “儿臣,儿臣………”


    “是你东宫的伴伴?”


    “不是,父皇?”


    “那是宫里的?”


    朱厚照摇摇头。


    “那是何人?”


    弘治皇帝一时间也来了兴趣。


    “回父皇,是,是前朝的老人。”


    “前朝?”


    弘治皇帝古怪的看了眼朱厚照,前朝,你还认识前朝的人?


    “你认识?”


    “儿臣不认识,还未曾见过。”


    “好了,别卖关子了,究竟是何人?”


    “回父皇,是,是前朝太监,汪直。”


    两个字刚刚蹦出,朱厚照立马觉得,自己老子的颜色大变。


    汪直,西厂的厂督。


    恐怕就是萧敬,也都得叫一声前辈了。


    弘治皇帝突然大怒,狠狠训斥到:“你知不知道汪直是何人,你还要用他,他若入了东宫,你这太子还要不要名声,啊。”


    弘治皇帝几乎可以想象,一旦汪直回京,定是一场轩然大波。


    这场风波的中心,自然而然就是朱厚。


    偏偏把他弄回来的,是太子。


    到那个时候,恐怕太子在百官心里………


    朱厚照倒是不慌不忙:“父皇,儿臣立下大功,百官都说儿臣是大明之福,想来也不会……”


    ”糊涂”,好脾气的弘治皇帝破口骂道,“怎么,你以为今日朝廷上上下下都叫你贤太子,这又如何?


    若是汪直真的因为你入京,你以为就这些名声,能按的住这等事情。


    功过不能相抵,有的时候,哪怕你有天大的功劳那也没用。”


    弘治皇帝摇摇头,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太稚嫩了。


    想当初,百官齐心协力不知道花费了多大的功夫才倒了这汪直的台,就是太子,百官又怎么可能会让他再次入京。


    朱厚照看着弘治皇帝这般样子,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想的有些太过简单了。


    “换一个人,汪直,能活着就算他福大命大了,回京一事,不要有这念头”,弘治皇帝当即否决了朱厚照这个想法。


    朱厚照不做声。


    “朕就不明白了,你要汪直回京做甚?怎么滴,你还想重开西厂不成。”


    “不,不,不,儿臣没有那个胆子”,朱厚照连忙摇头,“儿臣只是觉得汪直算个人才,所以才想让他给儿臣办差………”


    “人才?那萧敬是东厂的厂督,你要是有事,寻他给你做不成?”


    弘治皇帝搞不懂,你说说,你又不认识汪直,怎么想着要把他给弄回京来。


    怎么滴,总不能你朱厚照想要造反不成?


    汪直的身份太过于敏感了,西厂带来的阴影,在弘治朝还没有完全散去。


    另弘治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语出惊人:“儿臣,儿臣不信萧敬。”


    不信萧敬?


    弘治皇帝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


    萧敬是陪他一起长大的伴伴,在弘治皇帝眼里,有些事甚至给太子说不着,能说的,倒是只有萧敬了。


    萧敬在宫里之所以是老祖宗,就是因为他得了弘治皇帝的信任。


    可如今,太子说,他不信萧敬?


    “厚照,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朕?你要汪直回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终究是知子莫过于父,弘治皇帝第一反应就是,这小子怕是有事。


    到底什么事,看起来,不会是小事,要不然他不会连萧敬都防着。


    天地良心啊,朱厚照不是信不过萧敬,他是害怕,厂卫里要是有………


    朱厚照觉得,自己要是说出来,自己老子肯定就不淡定了。


    越是老实人,碰到了底线,最容易做出什么不计后果的事。


    说实话,他很害怕弘治皇帝要操刀砍人的。


    朱厚照情急之下,只得寻了个理由来搪塞。


    “父皇,儿臣若是想出海,定要有人搜集海外消息,了解南方动向,还要造船诸事。


    若是动用厂卫,儿臣怕是走漏消息,此等机密大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底细越干净越好,免得树大招风啊。”


    朱厚照情急之下的这番话,还真是有些道理。


    说是要重新出海,那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起来的。


    说到底,得要有情报啊。


    那兵部的存档里倒是有啊,可那是一百来年前来,肯定不全乎啊。


    这活,厂卫熟,况且厂卫的触手遍布天下,用来也的确方便。


    可问题是,盯着厂卫的眼睛,这天下间,又有多少呢。


    再说了,厂卫里面鱼目混珠,机构庞大,这也就增加走漏消息的风险。


    厂卫为谁做事的,所有人心里都是一清二楚,厂卫若是了解海外,又是谁的心思呢?


    弘治皇帝愣了一愣,听朱厚照这么一说,还真的有些道理。


    汪直,现在恰恰反倒是成了最好的人选。


    这种事,他活清路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基,早在十几年前,就灰飞烟灭了。


    朱厚照知道弘治皇帝担心什么,“父皇放心,儿臣能让汪直入京,就自然会有办法留下他。


    若是汪直都留不下来,更别说开海一事了。”


    弘治皇帝沉默不言,摆摆手,朱厚照自己就出去了。


    看着朱厚照出来了,萧敬急忙迎了上去,“奴婢见过殿下。


    殿下,陛下………”


    “哦,父皇啊,他可能要和列祖列宗在交流交流,本宫没事,就先出来了。”


    弘治皇帝在太庙里一直呆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出来。


    当天夜里,萧敬亲自来东宫送了到圣旨,并未打开,临走时还专门说了,说是陛下专门交代的。


    果然,朱厚照打开以后,一道空白圣旨,盖了个硕大的章子。


    意思不言而喻了。


    即是默许,又是肯定。


    朱厚照手舞足蹈,“刘瑾,刘瑾……”


    刘瑾连忙到了跟前,笑呵呵的问道:“殿下何事让奴婢去办?”


    “那个,你会馆阁体不?”


    馆阁体,大抵就是大明官方字体,也是圣旨上的标准字体。


    “这,回殿下,奴婢在尚书房,倒是学过一些,就是不知道写的好坏如何。”


    “好,那就好,肯定比本宫写得好,你过来看看,本宫这手里是什么?”


    刘瑾蹑手蹑脚上前去,看的一眼,吓得一哆嗦。


    我的天一道空白圣旨,还用了印。


    “殿下,殿下,这是何意啊”。


    刘瑾不是个傻子,馆阁体干啥的他知道,眼前又多了道这个玩意儿,再加上是太子,什么事是太子不敢做的啊。


    一个可怕的念头挥之不去。


    “没事,没事,这不,拟道圣旨,任命一下镇国府的管事太监,快得很,快得很。”


    饶是刘瑾有了思想准备,这猛地一说出来,也是吓得不轻,当即噗通跪倒。


    “不是,你跪着干啥啊,快起来,快起来,写啊,你跪着,能写?”


    朱厚照看着刘瑾这样,觉得这厮也忒胆小了。


    “殿下,殿下,你饶了奴婢吧,奴婢是万万不敢啊”,刘瑾磕着头求饶,私拟圣旨,这是要沙头,不对,诛族的大罪啊。


    “不是你怕个啥,本宫也参与了,本宫是主犯啊,你怕啥,掉脑袋也是本宫先,出了事也是先诛本宫的九族,你快点吧”,朱厚照有些不高兴了。


    刘瑾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咱不能和你比啊,你的九族,那也得有人敢啊。


    要是诛杀你的九族,怕是要把天下皇族给杀光了。


    刘瑾是彻底慌了,什么也想不到。


    朱厚照没办法,只好给他摆事实,讲道理。


    你看,这是圣旨,萧敬送来的,不就是父皇的意思。


    这不就说明,这些父皇都知道,默许了咱们自己写呗。


    所以啊,咱们这也算是奉了皇命伪造圣旨,再说了,这也不算是伪造圣旨,正儿八经的印,司礼监盖的,怕个啥。


    饶是朱厚照费劲说了半天,刘瑾心里还是突突突跳个不停。


    话说这么说,可是卸磨杀驴的事情还少?出了事,人家不能找太子算账,可不是都得算到自己头上?


    朱厚照也没办法啊,自己也没有别的人能干了,也就只有刘瑾拉出来了。


    最后,可以说是在朱厚照边哄边威胁之下,刘瑾这才是颤抖着下笔写完。


    写完以后,大汗淋漓,如同虚脱一般。


    朱厚照乐呵呵的等着晾干笔墨,就准备送往南京。


    此刻的刘瑾,瘫倒在地上,心里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刚刚。


    汪直要回来了?


    那个当年闹得满城风雨的大太监,要从孝陵回到京师了?


    刘瑾心里,如同万马奔腾。


    之前听太子念叨过他,刘瑾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天的功夫,太子居然真的得了陛下的准,把这个疯子给弄回京师了。


    说到底,这汪直,也算是他刘瑾的人生偶像和奋斗目标了。


    当年的那个故事,刘瑾一直都没有忘记。


    听说宪宗身边就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为宪宗表演。


    阿丑就表演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


    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


    小太监根本不理睬。鸟都不鸟,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


    这下子小太监立即避走,边走边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这个故事,给还是太监的刘瑾种下了一颗种子,怕是日后大权在握的时候,也会回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


    刘瑾心里唏嘘,怪不得陛下装作看不见,这样的人回京,还不得掀开了天。


    乾清宫里,弘治皇帝闭目养神,直到殿门吱的一声。


    “陛下,奴婢回来了。”


    “交给太子了?”


    “是。”


    萧敬心里也是嘀咕,陛下在太庙里究竟给殿下说了啥。


    出了太庙,回到宫里,陛下就交代了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道空白圣旨,手续齐备,送往东宫交给太子。


    刚一听到时,萧敬也是吓了一跳。


    空白的圣旨,那不就是太子想怎么就怎么写……


    万一太子替给陛下写了个禅位诏书……


    不会,不会,萧敬摇摇头。


    “萧伴伴,你来,朕有话问你。”


    萧敬急忙上前两步,“陛下,奴婢在呢。”


    “大伴,你说宣宗当年废止再下西洋是对的吗?还有先帝当年想重下西洋,最后却是无疾而终,当真是于国有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