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来的东西林冉当然不会收回去,几番拉锯战,终于达成协议,知青们分一根,林冉留下一根。
吃着碗里厚厚的一片香肠,知青们的心里热乎乎的。
饭后是一个男知青去刷碗,林冉打了招唿说回去放下被褥就来分东西,知青们都没有回屋,坐在树桌旁等林冉出来。
林冉没有立刻分东西,而是先回屋是有原因的,她一开始不想太招眼所以没给知青们带供销社没卖的东西,可经过刚刚知青留饭的事情,林冉心里有所触动。
把胶皮鞋、腰带、线手套、墨水这些一早被划掉的东西放进背篓里,又在单子上去掉钱票,林冉拎起背篓去了树桌那边。
「谁的两块肥皂?」
「我的我的。」
「一共七毛二,剩八分你收好。」
「谢谢你冉冉。」
「谁的……」
「我的」
「谢谢冉冉」
随着林冉一件件东西往外取,小物件渐渐发完,钱也都一一给回去。
终于到了最后几样东西。
「43码胶皮鞋一双,差一块钱给我。」
「一打线手套,一瓶墨水,这是剩的三毛钱,还你。」
「皮腰带一条,你得再给我两钱并一张券。」
随着这几样东西一一发下去,知青们炸开了锅,「冉冉这你都能买到?」
要知道石景县是工业大县,工人们不缺工业券,可每个县供销社每个月就供应那么些用品,这些她们平时排队抢都抢不到的好东西,林冉进了一趟城就给买到了?
林冉笑盈盈拿出一早准备好的说辞,「这次去找我妈,认识了不少小时候的叔叔阿姨,知道我有需要,就托关系帮我匀出来一双。本来我是不想厚这个脸皮的,但想到咱们知青点的同志们没了这些东西不好过,就都收下了。」
因为以后要常打交道,所以林冉也没像在黑市那样,多收那一块钱,价格都是按供销社的价格收的。
大家自然千恩万谢承了林冉用面子换来东西的人情。
等闲聊过后,林冉回到房里,这才有空把今天一天赚到的钱都拿出来细细数过,边数边记帐。
先是知青们捎带东西的钱,知青们捎带的大多是些好买的小物件,加一起也不过十多块钱,算上后来的胶皮鞋、墨水等,一共有三十二块八毛六分,加上一些零散的粮票和工业券。
接着是卖给中山装男人的奶粉钱,两罐不起眼的奶粉,竟然卖到了三十块钱,赶上两双胶皮鞋的价格了,更别说还有各种票证在里,看来中山装是真的疼爱那个女儿,对比林奶奶的所作所为,林冉一边感慨着同人不同命,一边在帐本上写下数字。
第17章
记过帐后,林冉拿出最后一沓钱,这些钱是她一天走街串巷卖出东西所得,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生意,先从周淑华给的大团结开始数,到卖细粮收到的毛票,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有一百一十三块五毛之多,比知青和中山装加起来的还要多,其中光周淑华一个人就贡献了一半的收入。
今天一天,光是钱就收了一百七十六块三毛六,还有零碎的各种票证,这收入就是在后世林冉辞职回老家的那个镇子,也是高收入人群了,更不要说在1974年的林家村。
这一刻,从来衣食无忧的林冉终于感受到了赚钱的乐趣所在,只可惜眼下她进城的机会不多,这钱只能偶尔赚得,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开心的把钱又数了一遍,仔细对过帐本,林冉把钱放回钱包里扔进空间,开始收拾床铺。
馊掉的旧被褥打捆扔到墙角,铺上新买的棉褥和毯子,偷偷打开在空间里充好电的微型空调,林冉盖上毯子,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
醒来时知青们已经都去上工,林冉把空调收进空间,洗漱后泡了杯燕麦片当早餐,出来叠好毯子锁上房门,往村长家走去。
老村长家,听到林冉说出自己的来意,张红艷惊讶,「你说你要上工?」
「傻孩子,你好不容易从那家分出来,怎么还要替那家人上工?你有城里户口吃着供应粮,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你可倒好,上赶子让那家人吸血!」
林冉对红艷婶摇了摇头,「红艷婶你放心,我上工不要工分,那家人吸不到我的血。」
红艷婶赶忙摸了摸林冉的额头,「孩子你是不是发烧烧傻了,哪有上工不要工分的!」
林冉把额头贴着张红艷的大手,表明自己早已退烧,迎着老村长打量的视线,说出自己的用意,「村长爷爷,村里好心给我一个落脚地,我却不能白住那么好的房子,我想继续上工不要工分,好报答咱们村。」
这就是林冉这趟来的目的,在很多人还住着茅草房的林家村,林冉吃着城里供应粮,住着知青砖瓦房,就算大家一开始可怜林冉的境况,不会说什么闲言碎语,可时间长了,难免有人说三道四。
与其等村民心生芥蒂再想办法迴转形象,不如一开始就把敌意扼杀住,林冉昨晚翻来覆去都在思考:林家人分她出来单过,后面肯定会动作不断,靠自己一人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一个人呆在知青点反而危险,不如就和大家一起上工,藉此避开一些祸事。
原主是城里户口,以前在林家村上工工分都归了林家,现在林冉来了,自然不能便宜了那一家人。而且免费上工的理由都是现成的:为了报答林家村给她一个住处。这样既能堵住村人的悠悠众口,又能和大家一起上工打通关系,简直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