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 第242章 赵鼎:官家您究竟是多爱岳飞呀?

第242章 赵鼎:官家您究竟是多爱岳飞呀?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赵鼎马上就意识到了,官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给岳飞造势。


    官家明明可以直接定一个数字,但他偏偏说了五百亩或者一千亩两个数字,然后去征求岳飞的意见。


    官家这么明显的在笼络大臣,岳飞他只要不傻,就一定知道该怎么说。


    但不论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只要一千亩这个数字从岳飞的嘴里说出来,大臣们谁能不承这个人情?


    果然,他正在这么想的时候,就见岳飞拱手说道:


    “官家,臣以为还是每人一千亩的限额好一点儿。”


    岳飞一说,刘禅连一秒都没耽误,就马上说道:


    “好,那就按爱卿说的办!”


    见到俩人这一问一答,赵鼎都快酸死了。


    也不知道这岳飞究竟是做对了什么,怎么就让官家宠到这个程度。


    筹划国家大事儿的时候,也不忘了给他个人谋点儿福利。


    真的是......好嫉妒啊!


    他这边酸得不行的时候,刘禅已经看向了大臣们。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还能怎么说?


    就算有个别人看透了其中的算计,心中有所不愿,此时也不敢说啊。


    这会儿要是站出来反对,估计得被大伙儿给打死。


    于是,大臣们齐齐的拱手应道:


    “官家圣明!”


    见大臣们都应下了之后,刘禅默默的在心里说道:


    “相父,禅儿又按照您的教导做对了一件事呢。”


    心里感慨了一会儿之后,刘禅就又看向了赵鼎。


    “爱卿,既然蒲甘和安南百姓北迁之事已定,那就继续议一议百姓们往蒲甘和安南迁移一事吧!”


    一见刘禅提到了这个,赵鼎便第一时间出列。


    “回官家,关于迁往安南和蒲甘之地的百姓,臣以为第一批同样迁移五十万百姓为宜。


    而且迁居的地点,臣以为当以升龙、占城及蒲甘城三地为宜。”


    赵鼎说完了之后,刘禅认同的点了点头。


    “嗯,爱卿所说实乃谋国之言。


    这三处皆是大城,而且早已开发多年,土地肥沃,环境也相对适宜,把百姓迁往这些地方确实比较稳妥。”


    “谢官家!”


    “那爱卿以为当从何处迁移百姓比较合适?”


    “回官家,臣以为可以从江陵府、常德府、建昌府三地迁移百姓。”


    赵鼎的方案一出,大臣们又炸了。


    不过相对于之前来说,炸的规模小了一点儿。


    炸的主要是家在这三个地方的官员,其他的基本是一个看戏的状态。


    按理来说,从某个地方迁走一些百姓,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因为这些人可以迁走,但他们的地却迁不走。


    他们走了之后,地就空了出来。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隐户。


    就是名和地都挂在有功名之人名下,不在朝廷掌握的黄册之中,也不向朝廷纳税的那部分人。


    突然迁走那么多的人,空出来那么多的地,朝廷必然不可能让地空着。


    所以,人迁走了之后,这些地必然要重新分出去。


    但朝廷再笨,也不可能不问青红皂白的直接把这些地给一分了之。


    分地之前,必然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重新丈量田亩。


    丈量的过程之中,这些隐户就很容易会被暴露出来。


    所以,他们才要反对。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突然迁走了那么多人之后,必然会对当地的工价造成影响。


    在这个万事全靠人的年代,工价只要一涨,各行各业都要受到影响。


    这就是他们反对的第二个原因。


    只不过,这两个原因没有一个能摆得上台儿。


    所以,他们只敢在下面议论,一时之间还没有人敢跳出来反驳。


    或者说,他们还没找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反驳。


    见大臣们只是议论,却没有人直接像刚才的陈中一样跳出来反对,刘禅便干脆装作没看见。


    “那等这些百姓迁移过去了之后,爱卿准备怎么确保其安居乐业?”


    “回官家,百姓迁移过去了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分配土地。


    无论升龙、占城还是蒲甘,这三个地方都已经开发多年,土地全是熟地。


    而且,这些地方的土地全都可以用来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


    按照咱们目前的统计,一户百姓可以耕种的极限基本在五十亩。


    所以,臣以为每户分五十亩比较适宜。”


    赵鼎说完了之后,刘禅点了点头。


    “嗯,可以。”


    说完了之后,他又接着说道:


    “还有吗?”


    听到刘禅的问题,赵鼎淡定的吐出了五个字儿。


    “免税,三十年!”


    赵鼎说的淡定,但他说完了之后,朝堂上却是轰的一声直接炸了。


    比刚才炸的可要厉害多了。


    等到维持礼仪的官员无奈出声制止了三次之后,大臣们议论的声音才终于小了下来。


    大臣们声音小了之后,张俊便第一个忍不住了。


    他出列之后,先是向刘禅行了个礼,然后便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赵鼎。


    “赵相刚才说免税三十年,可是真的?”


    看着张俊一脸急迫的样子,赵鼎悠悠的说道:


    “自然是真的!


    只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官家同意才行。”


    他一说完,张俊便立刻扭头看向了刘禅,眼里只有七个字儿。


    官家,你快答应啊!


    看到张俊的样子,刘禅的嘴角微微翘起了一点儿。


    “朕觉得赵爱卿的提议甚好!”


    刘禅说完了之后,张俊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扑通跪下了。


    “官家圣明!”


    张俊说完了之后,其他大臣才赶紧跟着附和。


    大爷的,免税三十年啊!


    而且还是那种一年三熟的地方!


    大宋的国土面积比大唐小的多,而人口又比大唐多的多,但大宋为什么不怎么缺粮?


    不就是因为引进了占城稻嘛?


    对,就是占城的那个占城。


    因为稻种是从占城引起的,所以干脆就把这种稻子叫做占城稻。


    这种稻子不仅产量高,而且一年三熟。


    当然了,引起到了大宋之后,因为气候的原因,产量没那么高了,而且到了很多地方之后,变成了一年两熟。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养活了大宋这么多的人口。


    本来他们对于占城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是,免税三十年啊。


    三十年的时间,够他们存下多少粮食?


    这尼玛的,不敢想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