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看《封神榜》,才发现作者何其偏爱杨戬哥哥。写别人,包括那个小时候爱得不得了的哪吒,都只是写他法宝和天赋异禀,总之,法宝谁克谁就赢,同级别的,谁先使出法宝谁就赢,惟有写到杨戬对敌方式,真个花样百出,变幻莫测,叹一声不是杨戬我说你,你实在太有做恶的资质了,不当黑暗boss真是浪费了。
下面总结一下杨戬在《封神榜》的克敌手段,大家来看一看,有这样的敌人是不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一件事:
一、变化之术
最活泼的变化:杨戬在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灵公》出场,来时全无预兆,但一现身便光芒四射。
网友长卿在《黑暗中体验》的评价已经相当深刻:“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哪吒留足了面子。”
但我喜欢的却是那一句描写“杨戬随身一晃,变成花狐貂满地滚;把哪吒喜不自胜。”哪吒的少年童心,这时显露得惟妙惟肖,日后二人经常并肩作战,除梅山六怪时杨戬也说:“弟子同哪吒双去建功,更觉易于为力。”都有相似的惨痛童年经历,遭遇了同样心灵创伤,一个舅舅晒化了母亲,一个父亲逼得自己割肉剔骨,所以彼此情谊分外深厚。
荣获最高评价的变化:
陆压做钉头七箭书射赵公明,敌人那边算到了,派人去岐山抢,这边我方昆仑派也掐指一算,派杨戬、哪吒去通报姜师叔,结果“哪吒登风火轮先行,杨戬在後,风火轮去得快,杨戬的马慢便迟”,哪吒到了报信地点,敌人已经把箭书抢走了,一去一回,却正好撞上马慢的杨戬:
“杨戬见其风来得异怪,想必是抢了箭书来……
且说陈九公、姚少司二人,抢了书来大喜,见前面是老营,落下土遁,见闻太师在中军帐坐定,……太师大喜,叫二人将书拿上来,二人将书献上。太师接书一看,放於袖内,便曰:‘你们後边去回覆你师父。’二人转身往後营正走,只听得脑後一声雷响,急回头不见大营,二人站在空地之上,二人如醉如痴……”
诓书之变注定了赵公明的不得好死,得姜子牙的奖谕曰:“智勇双全,奇功万古。”这八个字,惟有明代之前的“武圣”能当得起。
最大气的变化:
吕岳对西岐城下了瘟疫病毒,满城遭劫,“内有二人不遭此殃,哪吒乃莲花化身,杨戬有元功变化,杨戬在城上看见郑伦调兵出营,哪吒着慌,问杨戬曰:‘人马杀来,我你二人焉能挡抵大众人马?’杨戬曰:‘不要忙,吾自有退兵之策。’杨戬连忙把土与草抓了两把,望空中一洒,喝声:‘疾!’西岐城上尽是彪躯大汉,往来耀武。郑伦抬头看时,见城上人马反比前不相同,故此不敢攻城。
世人只道神仙好,凡人如诸葛亮也只能唱空城计,杨戬就可以变化出军队来,吓得敌人“见西岐城上人马轩昂骁勇,不敢进兵。”
最力挽狂澜的变化:
邬文化夤夜劫周营之战,给了周军一个教训,别以为仙人法宝是万能的,快打到朝歌了,却在一个无甚法术,空有一身蛮力的凡人手上吃了一次大亏。姜子牙事后做检讨说:“一时误于检点,故遭此厄,无非是天数耳。”胜利在望,所以松懈了,门人弟子乘黑都各顾各的,只有杨戬,还要兼顾粮草,能者多劳啊!
“邬文化夤夜劫周营,后有袁洪助战;周将睡熟,被邬文化将排扒木两边乱扫,可怜为国捐躯,名利何在!……武王有四贤保驾奔逃;子牙落荒而走;五七门徒借五遁逃去;只是披坚执锐之士,怎免一场大厄!
且说邬文化直冲杀至后营,来到粮草堆根前。此处乃杨戬守护之所,忽听得大汉劫营,姜元帅失利,杨戬急上马看时,见邬文化来得势头凶,欲要迎敌,又顾粮草,心生一个计,且救眼下之厄……化了一个大汉,头撑天,脚踏地。
话说邬文化正尽力冲杀,灯光影里见一大汉,比他更觉长大,大呼曰:‘那匹夫慢来!吾来也!’邬文化抬头看见,唬得魂不附体:“我的爷来了!”倒拖排扒木,回头就走,也不管好歹,只是飞跑。
最色情的变化:
当然是杨戬化成美女色诱土行孙,爆笑啊——
武王命众宫人各散,自同宫妃解衣安寝;不一时,已有鼻息之声。……行孙提刀在手,上了龙床,揭起帐幔,搭上金钩,武王合眼朦胧,酣然熟睡。土行孙只一刀,把武王割下头来,往床下一掷。
只见宫妃尚闭目,齁睡不醒。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异香扑鼻,不觉动了欲心,乃大喝一声:‘你是何人,兀自熟睡?’那女子醒来,惊问曰:“汝是何人,夤夜至此?”土行孙曰:“吾非别人,乃成汤营中先行官土行孙是也。武王已被吾所杀。尔欲生乎,欲死乎?”宫妃曰:“我乃女流,害之无益,可怜赦妾一命,其恩非浅。若不弃贱妾貌丑,收为婢妾,得侍将军左右,铭德五内,不敢有忘。”
土行孙心中大喜:“也罢,若是你心中情愿,与我暂效鱼水之欢,我便赦你。”女子听说,满面堆下笑来,百般应喏。土行孙不觉情逸,随解衣上床,往被里一钻,神魂飘荡,用手正欲抱搂女子,只见那女人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气儿也叹不过来,叫道:“美人,略松着些!”那女子大喝一声:“好匹夫!你把吾当谁!”叫左右:“拿住了土行孙!”三军呐喊,锣鼓齐鸣。土行孙及至看时,原来是杨戬。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已被杨戬擒住。此是杨戬智擒土行孙。
最随机应变的变化:《西游记》与大圣的赌斗变化,真是棋逢对手,两大高手的机智应变及判断力,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拿他。”果然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试想换做取经路上那些妖怪,哪里能看出来这条鱼、这只鸟有什么不妥,那变起来也没意思了。高手寂寞啊!
最让人气得吐血的变化:
这是电视编导的杰作,网友在《试论电视〈封神榜〉与〈封神演义〉一书的差异》一文中写到这一个情节:
闻仲以武王王后的性命为胁,逼迫姜子牙前来签署降书。西歧一干将士皆手足无措唯有杨戬轻笑着建议出去投降。众人大惊,姜子牙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于是,姜子牙在阵前当众签下降书。于是,武王王后顺利逃回周营这边。于是,当闻仲开始稍稍放心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刚刚写下降书的姜子牙……对不起,是变身为姜子牙的杨戬正很诚恳地对着他微笑:“降书是我签的,我可做不了主啊”…………闻仲当场被气昏过去!
梦想mm回帖则说:想起了变成玉帝王母的梅山老四和哮天犬,原来这事二gg两千多年前就做过一次,闻太师都上当了,小沉香当然更手到擒来。
当然,战场上的胜利并非取决于你会七十二变还是七十三变,真正令敌人闻风胆丧的,是属于杨戬独家冷静、残酷及不拘正道的作战方式。
最损的手段,当属对马元一战时,“杨戬刀势,疾如雷电,马元架不住叁尖刀,只得又念真言,”把杨戬吃了,“岂知是杨戬用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将一粒奇丹,使马元泻了三日,泻的马元瘦了一半。”(作者也真能胡扯,“八九元功,变化腾挪之妙”跟泻药有什么关系?)
看杨戬对姜子牙悠哉禀报:“弟子权将一粒丹使马元失其形神,丧其元气,然后再做处治;谅他有六七日不能得出来会战。”想必姜师叔脸上也是哭不得笑不得吧。杨戬哥哥,你从哪儿弄来的这武侠小说中也算下九流的泻药,究竟是哪位师叔给的?
杨戬一共被吃过三次,一次比一次把对手整治得奇惨,第一次是被花狐貂吞吃,也不跟它多费功夫,“把花狐貂的心一捏”,干净利落就完事。[..info超多好看小说]
《齐天大圣vs二郎真君》一文中写到:“杨戬见到对手有宝贝就想办法把他毁掉,从来没有好奇心去试一试他的威力。”其实我看完一部《封神榜》,似乎还真没什么法宝被杨戬毁了的,倒是哪吒的金刚镯打碎过白玉环之类的玉器。但我同意其作者的观点,如果需要这么做,杨戬一定毫不迟疑,只因他第一战除花狐貂,偷四魔将法宝的作风给人印象太深刻了。
第三次则是对上了梅山七怪中的猪妖朱子真;这里有一个诚信问题,明明已经说了:“你既要全生,你可速现原身,跪伏周营,吾当饶你性命,”然而等猪妖走至周营辕门前跪伏,子牙率领众诸侯齐出辕门观赏,(真像梦想mm说的那样,死也死得太没面子啊,难怪敌人痛恨说:似此露出本相,成何体面!把吾辈在梅山千年道术,一代英名,俱成画饼,岂不愧哉!)杨戬却说:“请元帅施行,斩除此怪,以绝后患。”
正如网友公论:杨戬深明“兵者,诡道也”的真髓,对愿意守信的人很守信,但对于这类敌人——免谈了吧!
杨戬的狠辣无情是孙大圣也暗暗心惊的——“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谊!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
不过杨戬对猴子还是大有惺惺怜惜之意的,起码事先还打声招呼;换成《封神榜》中那些只有敌意而无敬意的助纣将领,就不说只练了。
杨戬的狠辣,从他在战场上对妇女的态度可以充分看出来,正如《宝莲灯》中,他眼也不眨就要龙四公主魂飞魄散一样,对正在办公事的杨戬,千万别提“怜香惜玉”这四个字。
第一个倒霉的是邓婵玉。她以五光石连打哪吒、黄天化数人,正意兴风发中。武侠小说中的公理之一是,美少女有随意打人杀人的特权,你当了美人的靶子,也只能认倒霉了。偏偏杨戬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打我两石子,打的火星迸出,只当不知;我管你天仙绝色,“祭起哮天犬,把邓婵玉颈子上一口,连皮带肉咬去了一块。婵玉负痛难忍,几乎落马。”
第二个遭殃的是张奎之母,张奎凭黑烟驹马快,连斩黄飞虎等五将,而杨戬的报复手段也相当残酷,假意两番遭擒,结果张奎命将他推出去斩首,第一次死的是宝马。第二次死的是老母,“……先斩其马,后杀其母,先惑乱其心,然后擒张奎不难矣。”
这里杨戬的手段无疑是有些过分残忍的。纵然敌人该千刀万剐,但他年迈的老母何辜?电视里只拍了第一次误杀其马,至于误杀其母就删去了。但客观来说,战争就是要不择一切手段打击对方,取得胜利,杨戬攻心为上的招数虽然冷酷,却很高段。只是美眉们不用幻想生在杨戬的敌方,到时候来个刀枪相交,擦出火花、含情脉脉、阵前招亲的俗套戏码,更要保佑你的父兄师友别和他作对,否则没准儿什么时候你就被当成“惑乱其心”的人选莫名其妙的掉了脑袋。
说到冷静、机谋、胆色兼备的表现,要属对余化的化血神刀一役。面对哪吒、雷震子都被化血神刀所伤的情况,杨戬首先是迎战,为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惜以身试刀,“运动八九元功,将元神遁出,以左肩迎来,伤了一刀,”这一幕感觉很像武侠人物。然后找师父问看是甚么毒,再变化成余化的模样去他老师余元那里骗药,最难得的是骗药在手,也未丧失警惕,“已知余元来赶,忙把丹药放在囊中,暗祭哮天犬存在空中。余元只顾赶杨戬,不知暗算难防,被哮天犬夹颈子一口,又吃了大亏,不能前进。”一连串计划实施下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最后的胜利不言而喻。
大概是《宝莲灯》里杨戬那派贵不可言的冷傲气势太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杨戬的冷傲是与生俱来、理所应当的。但《封神榜》中的杨戬,却有着另一种气质——温和从容中隐隐透出压迫感(且压力只有敌人感觉得到)。
这里我要提的个人看法是:伐纣战役中的杨戬是否就像后来在天庭出入那样落落寡合、孤傲不群?答案是否定的。与等级森严、冷漠无情的天宫相比,武王义师正如所有解放力量的初始时候那样朝气蓬勃,大家有共同的正义目标、凭着一腔热血全身心的投入奋斗,不受任何私欲沾染;更重要的是,军中没人知道他的身世。(这点可以肯定,因为书中从未提到他有天眼,而且和他同军的昆仑第四代弟子都是人类,年龄段在二十来岁上下,不可能知道他劈山救母不成的事,师叔姜子牙或许知道一些,但以他的睿智,决不会多提。在这种积极上进的环境熏陶下,杨戬的心境是比较轻松自如的,实在没有任何必要以冷漠重重包裹自己。
所以说:《封神榜》中杨戬的风仪应是温文淡定而非冷傲迫人。这一段同心同力的从军旅途,对杨戬的人生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缕光明色彩来调和他身世遭遇的黑暗,他的性格也许会更趋向偏激,阴沉一面发展。
比起后来率领天兵天将降妖的风光,这时杨戬的手下士兵都是凡人百姓,战场上千百人性命取决你一念之差,没有容你耍酷的空闲;与孙猴子取经途中,只需照顾师徒四人加一匹马相比,杨戬要做到最大限度减少自己人的伤亡,必须同时兼备两种才能,一是冷酷心态,对敌人的残忍就是对朋友的仁慈,二是对同僚的关怀回护之力,这一点被大多数读者忽略了。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两军对阵,杨戬也许没有出场,但几乎每场都有他观战的描写,当敌人祭出什么新法宝时仔细观察,战后和姜子牙一起推测应对,然后去请救兵(书中写他最多的不是作战变化,而是他去请某某仙人,这点和孙悟空在西天取经途中颇为相似)。
杨戬在军中的地位决非一个先锋将领可比,可以说他是副指挥兼参谋长,一边统观全局,而每当战友失利或快要失利,最先做出反应判断,展开援救的总是他。
“……连发双鞭,连打金、木二吒,又打韩毒龙。幸有杨戬在侧,看见闻太师好鞭,飞走出阵,挺戟便刺。闻太师见杨戬相貌非俗……便把鞭来迎战,数合之内,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
对战云宵等三位娘娘:“菡芝仙放出黑风,……琼霄发剑冲杀”,作者补上一句:“幸得杨戬前後救护,方保无虞。”
“……杨戬见邓婵玉回马飞来要杀龙须虎,杨戬大呼曰:‘少待伤吾师兄!’马走如飞,摇枪来刺。”
“杨戬看见殷洪拿着阴阳镜,慌忙对子牙曰:‘师叔快退后!殷洪拿的是阴阳镜。方才弟子见打神鞭虽打殷洪,不曾着重,此必有暗宝护身。’”
“杨戬在傍见殷郊祭番天印、摇落魂钟,恐伤了子牙,不当稳便,忙鸣金收回队伍。”
不用多举例,我们已可以知道,杨戬的及时应变解救,是前半段战役中,虽然敌人诸多厉害,但西歧军中主要将领并没有重大伤亡的原因。而当杨戬作为督粮官离开主战场之后,黄天化、土行孙等良将便一个个捐躯疆场,甚至一个张奎就能连斩黄飞虎等五将。而笔者在这里大胆推测,是不是因为元使天尊知道有杨戬回护战友,黄天化等封神榜上有名的人物绝对死不了,所以才授意姜子牙把他调开?
杨戬的离开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不言而喻,最后连他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杨戬曰:‘从三月十五日拜将之后,将近十月,如今还在这里,尚不曾取成汤寸土?’心中甚是疑惑,‘……且见了元帅,再做道理。’”
描写他听到黄天化阵亡时心情的那两句诗十分精彩:“道心推在汪洋海,却把无名上脑来。”终是性情中人,算不上合格的修道之士,这点杨戬和哪吒是一样的.虽然他不会像电视上的哪吒那样悲伤溢于言表:“誓要为你雪此深仇!”只在战场上以加倍凌厉的锋芒还击给敌人。直到连诛梅山七怪时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时的杨戬尽情施展,甚至不在乎一般的道德准则,比如杀张奎之母,对猪妖不讲信用等。他的形象也开始超出了正统,因离经叛道而更具魅力。
杨戬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在九曲黄河阵就折过一场,“杨戬倚了胸襟,仗了道术,催马摇戟来取,未及数合,琼霄娘娘祭起混元金斗,杨戬不知此斗利害,只见一道金光,把杨戬吸在里面,往黄河阵里一掷。”
然而吃一堑,长百智,杨戬无疑是个“善败将领”,一次失利后能够吸取教训,懂得局势不利应及时撤退,以备能够卷土重来。
于是当对上威力不亚于黄河阵的孔雀神光时:“孔宣把神光一撒。杨戬见势头不好,知他身后的神光利害,驾金光走了。”
“子牙鸣金收军回营。只见杨戬已在中军。子牙升帐,问曰:‘众门人俱被拿去,你如何到还来了?’杨戬曰:‘弟子仗师尊妙法,师叔福力,见孔宣神光利害,弟子预先化金光走了。’子牙见杨戬未曾失利,心上还略觉安妥。”
姜师叔很清楚:哪怕众人都失手,只要杨戬还在,军中就不是独木难支。
被姚天君拜去魂魄时,“子牙坐在相府,与诸将商议破阵之策,默默不言,半筹莫展。杨戬在恻,见姜丞相或惊或怪,无策无谋,容貌比前大不相同,心下便自疑惑,……
子牙已死在相府,杨戬含泪,将子牙身上摸一摸,只见心头还热,忙来启武王曰:‘不要忙,丞相胸前还热,料不能就死;且停在卧榻。’”若不是杨戬一句话,发丧下葬后,取回魂魄也无用了。
初战闻太师失利,又是杨戬献计,姜子牙只说了一个字“好!”
“众将上殿见子牙;子牙曰:‘今日着伤请将,李氏叁人,韩毒龙等,尽被闻太师打了。’有杨戬在侧曰:‘丞相且歇息一二日,再与他会战,定胜闻仲;若得胜之时,乘矶劫营,先挫其锋,後面势如破竹,闲仲可擒矣。’子牙曰:‘善。’”
满城遭瘟疫时,哪吒进内庭看武王;杨戬在相府照顾,又不时要上城看守。
每次看敌人摆阵时,杨戬先以言语扣住对方,防止敌人见机暗算:
“杨戬曰:‘吕道长,吾等看阵,不可发暗器伤人。’吕岳曰:‘尔乃小辈之言。我自用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岂有用暗器伤你之理!’
……
二人商议停当,回至军前。吕岳曰:‘子牙公识此阵否?’杨戬答曰:‘吕道长,此乃小术耳,何足为奇!’吕岳曰:‘此阵何名?’杨戬笑曰:‘此乃瘟阵。你还不曾摆全;俟摆全了,吾再来破你的。’吕岳闻杨戬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话说杨戬言罢,同众人回营。众门人齐赞杨戬利齿令牙。”
应战土行孙时,杨戬提出要去查问捆仙绳的来历,姜子牙不敢让他去,是因为怕土行孙遁地行刺,害得杨戬用“美人计”变成宫妃擒了土行孙一次,虽然最后又让他逃了,但已使他暂时不敢再来,姜子牙才同意他去,还叮嘱速去速回。可见姜子牙对杨戬的倚赖。
“杨戬先自留心看他端的。未及五七合,土行孙祭捆仙绳来拿杨戬,只见光华灿烂,杨戬已被拿了。土行孙令士卒抬着杨戬,才到辕门,一声响,抬塌了,吊在地下,及至看时,乃是一块石头。众人大惊。”
(幸亏土行孙没杀什么周营的重要将领,要不然这回被错斩的就是邓小姐了!)
杨戬曰:“……是捆仙绳,分毫不差。待弟子往夹龙山飞龙洞去探问一番,何如?”子牙曰:“此虑甚远,且防他目下进城。”杨戬亦不敢再说。
变美人擒土行孙,被他脱逃后……且说杨戬上殿,来见子牙曰:“弟子往仙山洞府,访问土行孙是如何出处,将捆仙绳问个下落。”子牙曰:“你此去,又恐土行孙行刺;你不可迟误,事机要紧!”
更好笑的是查高明、高觉的来历时:子牙曰:“你往那里去?”杨戬曰:“机不可泄,泄则不能成功也。”子牙许之。
只有军师对将领说“机不可泄”,没见过将领对军师说“机不可泄”的。
牙令入中军,问杨戬曰:“此去如何?”杨戬摇头不语,犹恐泄机。子牙曰:“你今日为何如此?”杨戬曰:“弟子今日不敢言,且随弟子行之。”子牙并依杨戬,不去阻挡。
通过以上摘录,大家应该毫无异议,周军的隐性核心是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