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飞经
琼宫五帝内思上法
常以正月二月甲乙之日,平旦,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九通,平坐,思东方东极玉真青帝君,讳云拘,字上伯,衣服如法,乘青云飞舆,从青要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通灵青精玉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青上帝君,厥讳云拘,锦帔青裙,游回虚无,上晏常阳,洛景九隅,下降我室,授我玉符,通灵致真,五帝齐躯,三灵翼景,太玄扶舆,乘龙驾云,何虑何忧,逍遥太极,与天同休。.info[]”毕,咽气九咽,止。
四月五月丙丁之日,平旦,入室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南方南极玉真赤帝君,讳丹容,字洞玄,衣服如法,乘赤云飞舆,从绛宫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通灵赤精玉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赤帝玉真,厥讳丹容,丹锦绯罗,法服洋洋,出清入玄,晏景常阳,回降我卢,授我丹章,通灵致真,变化万方,玉女翼真,五帝齐双,驾乘朱凤,游戏太空,永保五灵,日月齐光。”毕,咽气八过,止。
七月八月庚辛之日,平旦,入室西向,叩齿九通,平坐,思西方西极玉真白帝君,讳浩庭,字素罗,衣服如法,乘素云飞舆,从太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通灵白精玉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白帝玉真,号曰浩庭,素罗飞裙,羽盖郁青,晏景常阳,回驾上清,流真曲降,下鉴我形,授我玉符,为我致灵,玉女扶舆,五帝降軿,飞云羽翠,升入华庭,三光同辉,八景长并。”毕,咽气六过,止。
十月十一月壬癸之日,平旦,入室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北方北极玉真黑帝君,讳玄子,字上归,衣服如法,乘玄云飞舆,从太玄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通灵黑精玉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北帝黑真,号曰玄子,锦帔罗裙,百和交起,徘徊上清,琼宫之里,回真下降,华光焕彩,授我灵符,百关通理,玉女侍卫,年同劫纪,五帝齐景,永保不死。”毕,咽气五过,止。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巳之日,平旦入室,向太岁叩齿九通,平坐,思中央中极玉真黄帝君,讳文梁,字总归,衣服如法,乘黄云飞舆,从黄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通灵黄精玉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黄帝玉真,总御四方,周流无极,号曰文梁,五彩交焕,锦帔罗裳,上游玉清,徘徊常阳,九曲华关,流看琼堂,乘云驰辔,下降我房,授我玉符,玉女扶将,通灵致真,洞达无方,八景同舆,五帝齐光。”毕,咽气十二过,止。
灵飞六甲内思通灵上法
凡修六甲上道,当以甲子之日,平旦,墨书白纸太玄宫玉女左灵飞一旬上符,沐浴清斋入室,北向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太玄玉女十真人,同服玄锦帔、青罗飞华之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腰,手执玉精神虎之符,共乘黑翮之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子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形,乃叩齿六十通,咽液六十过。毕,微祝曰:“右飞左灵,八景华清,上植琳房,下秀丹琼,合度八纪,摄御万灵,神通积感,六气练精,云宫玉华,乘虚顺生,锦帔罗裙,霞映紫庭,腰带虎书,络羽建青,手执神符,流金火铃,挥邪却魔,保我利贞,制勒众妖,万恶泯平,同游三元,回老反婴,坐在立亡,侍我六丁,猛兽卫身,从以朱兵,呼吸江河,山岳颓倾,立致行厨,金醴玉浆,收束虎豹,叱咤幽冥,役使鬼神,朝伏千精,所愿从心,万事刻成,分道散躯,恣意化形,上补真人,天地同生,耳聪目明,彻视黄宁,六甲玉女,为我使令。”毕乃开目,初存思之时,当平坐接手于膝上,勿令人见,见则真光不一,思虑伤散,戒之。
甲戌日平旦,黄书黄素宫玉女左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太岁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黄素玉女十真,同服黄锦帔、紫罗飞羽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之至腰,手执神虎之符,乘九色之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戌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形,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前太玄之文。
甲申之日平旦,白书黄纸太素宫玉女左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西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太素玉女十真,同服白锦帔、丹罗华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之至腰,手执神虎之符,乘朱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申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形,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太玄之文。
甲午之日平旦,朱书绛宫玉女右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南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绛宫玉女十真,同服丹锦帔、素罗飞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之至腰,手执玉精金虎之符,乘朱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午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身,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太玄之文。
甲辰之日平旦,丹书拜精宫玉女右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本命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拜精玉女十真,同服紫锦帔、碧罗飞华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之至腰,手执金虎之符,乘黄翮之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辰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身,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太玄之文。
甲寅之日平旦,青书青要宫玉女右灵飞一旬上符,沐浴入室,向东六拜,叩齿十二通,顿服一旬十符,祝如上法。毕,平坐闭目,思青要玉女十真,同服紫锦帔、丹青飞裙,头并颓云,三角髻,余发散之至腰,手执金虎之符,乘青翮之凤、白鸾之车,飞行上清,晏景常阳,回真下降,入兆身中,兆便心念甲寅一旬玉女,讳字如上,十真玉女悉降兆身,乃叩齿六通,咽液六十过。毕,祝如太玄之文。
行此道,忌淹污、经死亡之家,不得与人同床寝,衣服不借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对近妇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灾及三世,死为下鬼,常当烧香于寝床之首也。
上清琼宫玉符,乃是太极上宫四真人,所受于太上之道,当须精诚洁心,澡除五累,遗秽污之尘浊,杜淫欲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烟散宝,孤身幽房,积毫累著,和魂保中,仿佛五神,游生三宫,豁空境于常辈,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逾年而降已也。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信而奉者为灵人,不信者将身没九泉矣。上清六甲虚映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灵气易发。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长生久视,变化万端,行厨卒致也。
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受此方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周宣王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真灵之道。今在嵩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洲,或处东华,方诸台今见在也。南岳魏夫人言此云:“郭芍药者,汉度辽将军阳平郭骞女也,少好道,精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妇也,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城门校尉范陵王伯绌女也,亦学道,一旦忽委壻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又授此法。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有一旦失所在。
上清琼宫阴阳通真秘符
每至甲子及余甲日,服上清太阴符十枚,又服太阳符十枚,先服太阴符也,勿令人见之,宁与人千金,不与人六甲,阴正此之谓。服二符,叩齿十二通,微祝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阴阳二气,元始所生,总统万道,捡灭游精,镇魂固魄,五内华荣,常使六甲,运役六丁,为我降真,飞云紫軿,乘空驾浮,上入玉庭。”毕,服符,咽液十二过,止。
阳符
阴符
朱书太玄玉女灵珠,字承翼
墨书太玄玉女兰修,字清明
右此六甲阴阳符,当与六甲符具服,阳曰朱书符,阴曰墨书符,祝如上法。
欲令人恒斋戒,忌血秽,若污慢所奉,不尊道法者,殒为下鬼,敬护之者长生,潜泄之者凋零。吞符咀嚼,取朱字之津液而吐出滓著,香火中勿符纸纳胃中也。
2.悟真篇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能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腹中岂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鷃争知有凤巢。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认本乡。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见龙虎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是此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莫怪天机具漏泄,都缘学者自愚蒙。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调合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虚心实腹义惧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元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日居离位翻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取将坎内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华岳岩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复姤自此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祸发总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宅女结亲情。
姹女游行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动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用切防危。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也须惊。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锻,炼成温养自烹煎。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得临门药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禀生成。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举世迷人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即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玄牝之门世罕知,只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太乙在炉宜镇守,三田宝聚应三台。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脱胎入口身通圣,无限龙神尽失惊。
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从此众仙相见后,海田陵谷任迁移。
要知金液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不假吹嘘并着力,自然丹熟脱真胎。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迩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三才相盗及其时,道德神仙隐此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未炼还丹即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五言四韵一首(以象太乙含真气)
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西江月一十二首(以象十二月)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去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全仗媒人勾引。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仁慈。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停留,运入昆仑峰顶。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要五行成准。本是水银一味,周游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却抱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纤魄圣。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成龙,鸡餐亦乃化鸾鹏,飞入真阳清境。
天地才交否泰,朝昏好识屯蒙。辐来辏毂水朝东,妙在抽添运用。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冬至一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潮,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儿刀兵不伤,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禀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本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续添西江月一首(以象润月)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自从龙女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七言绝句五首(以象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何以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四果徒。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学艰难后坦途。倏忽总能游万国,奈何屋旧却移居。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谩度量。
俗谓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若将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附:
读《周易参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复姤昭二气之归奔。月亏盈,应精神之衰旺;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真意则象捐。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之修真之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徒夸篯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身在世,也有方,只为时人没度量。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潭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只临川空叹羡。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不言如害哑。却云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一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石桥歌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饮泉香馥郁。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榭花。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山南潭底藏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二兽相逢斗一场,元珠隐伏是祯祥。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熏熏醉。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黄金屋,白玉掾,玉女金童日侍前。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无昼夜,要绵绵,聚散抽添火候全。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学道人,去思己,休问旁门小法制。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劝后学,须猛鸷,莫徒抛家住他地。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元旨。在生若不学修行,未知来生甚胎里。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途为下鬼。
悟真性宗
夫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既性命之道未备,则运心不普,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故《楞严经》云:有十种仙,皆于人中炼心,坚固精粹,寿千万岁。若不修正觉三昧,则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是以弥勒菩萨《金刚经颂》云:饶君百万劫,终久落空亡。故此《悟真篇》中,先以神仙命术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矣。
绝句四首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之又却应。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眼前。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性地颂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益,减着且无伤。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生灭颂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info好看的小说)
三界惟心颂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见物便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齐物颂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践尊卑,手足同己。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即心是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般无所为,即是南无及迦叶。
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无思无虑,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凡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无赞无毁。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趋静室,不远闹市。不说人非,不夸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亲爱冤雠,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侮险易。心无两视,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则复起。不畏锋刃,焉怕虎儿。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入耳。凡有所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体相无心,不染不滞。自在逍遥,物莫能累。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了此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心经颂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攸然。
无罪福颂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修善不成功德,作恶原无罪过。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作。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圆通颂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随他颂
万物纵横在目前,随他动静任他权。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出莲莲自乾。
宝月颂
一轮明月当虚空,万国清光无障碍。收之不聚拨不开,前之不进后不退。彼非远兮此非进,表非外兮里非内。同中有异异中同,问你傀儡会不会。
采珠歌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得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嚣尘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泊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子论生灭。
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性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空中了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本心尚且虚空,岂有得失能豫。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色身为我桎梏,且凭和光混俗。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毘卢。毘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或问毘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眼前业业尘尘,尘业非同非异。见此尘尘业业,个个释迦迦叶。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心迷即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本为诸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若要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断常纤尘有染,却与诸佛无缘。翻念凡夫迷执,尽被尘爱染习。只为贪着情多,常生胎卵化湿。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直饶儿女妻妾,又与他人何别。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万法一时无着,说甚地狱天堂。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沦吞枣。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更逞己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歌
漕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或歌诗,或语句,叮咛指引迷人路。言辞磊落意尚深,撃玉敲金响千古。争奈迷人逐境留,却作言相寻名数。真如宝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为除妄想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碍。无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历劫罪。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问他第一义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谤。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西江月(十二首)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本是无生无灭,强求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
法法法原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悟即便明净土,更无天竺漕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自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见是何尝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争似无为实相,还元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语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说的便须行的,方名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
欲了无生妙道,莫非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后序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3.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一、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背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曰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三、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四、论坎离水火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虚念想,益不与肾水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五、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则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
六、论玄窍
又曰: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一之为物,有两窍,两窍又止一窍。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五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命始于此,精气神俱生于此。
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精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乃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牝,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
七、论塞兑垂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八、论回光调息
欲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常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内息者气也),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精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九、论采药
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
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一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人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色情采之,欲罢不能,欲解不释,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凡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不采之采,是名为采,而所谓炼精化气者也。
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精,阴精不炼,便作怪想淫欲。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火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精而化真气也。
十、论交媾
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所谓交媾,只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房。循环百遍,交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下丹田)相迎。无夜不交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
十一、论河车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
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
十二、论采真阳之气
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人调息养性之诀,无非精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
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
十三、论合日月真气
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
亦可二六时中只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
合月之气亦然。
十四、论接天地之气
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本,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
十五、论得丹
如欲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今人不知大道之祖,或指真铅为先天,或指天一生水为先天,或指两肾中间灵明处为先天,皆非大道之先天也。
又曰“采鸿蒙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闭入黄房,炼成至宝,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又曰“不向肾中求造化,却于心里觅工夫。”
勤而行之,可与钟吕并驾矣。
--------------------------------------------------------------------------------《大丹直指》,元邱处机述。道教经书。二卷。阐述内丹理论与炼功方法。认为金丹之秘就在於性与命。性为天,常潜於顶,顶者性根;命为地,常潜於脐,脐者命蒂。若能五气朝元,炼神入顶,就可成仙。又谓人使肾气与心气上下相交,升降相结,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於中宫,用神火烹炼,令气周流於一身,气满神壮,便可结成金丹,不但长生益寿,若兼修德行,还可跻身圣位。书中划分了龙虎交媾、周天火候、肘後飞金精、金液还丹、太阳炼形、三田既济、炼神入顶、炼神合道、超凡入圣等九个修炼层次,归结为小、中、大三成之法,各用图、说、口诀详述。多引施肩吾之说,与《锺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相近。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4.破迷正道歌若非符契天缘事,故把天机诀与君。片言半句无多字,万卷仙经一语通。
一诀便知天外事,扫尽旁门不见踪,若言此理神仙道,天地虚无上下空。
说破木金无间隔,真铅真汞岂有形,谁知这个天机理,便会日月得高奔。
也无坎离并龙虎,也无乌免各西东,非肝非肺非心肾,不干脾胃胆和精,
非思非想非为作,不在三田上下中,岂干夹脊至昆仑,不是精津炁血液,
不是膀胱五脏神;此物在人身中出,四时春夏及秋冬,先天先地谁人识,
二物相和重一斤,弦望晦朔合本数,循环昼夜不曾停,依时采取知老嫩,
片晌之间并甲庚,只在西南产坤位,慢慢调和入艮宫。试把天机轻拨动,
真炁时时聚太空,谋得乾坤作鼎器,颠倒宇宙任纵横,南辰移入北辰位,
金乌飞入玉蟾宫。太阳里面藏玉兔,太阴加减自和同,前弦之后寻药物,
后弦之前炁停匀,两弦之间为采取,先后存亡定祖宗,他是主时宾是我,
我若浮时你却沉,调得浮沉归一处,沐浴潜藏总是空。离坎本来无南北,
震兑岂则在西东,若遇神仙亲指诀,捉住北斗周天轮,摄得阴阳归掌内,
顷刻之间万物生。这些金液还丹诀,不遇仙师莫强攻。果然采得先天炁,
日月擒来两手中,昼夜打交成一块,自有龙吟虎啸声。初时上下风声吼,
渐凝渐结紫云生,云满山中摭日月,此时一阵似朦胧,默默自然云雾动,
定里时闻霹雳声,紫凤乌兔交一处,金乌玉免自相争,虎绕龙蟠寻至宝,
金公姹女结婚姻,这番子母里相会,神炁归根合本真,一点最初真种子,
入得丹田万古春。先天先地归一处,混沌未分岂有痕?生发自然合圣理,
绿叶红花一色新,上下水火自浇灌,二炁交结产胎婴,自然百日生神象,
自有超凡出死生。果然百日防危险,血化为膏体似银,果然百日无亏失,
玉膏流润生光明,真气薰蒸无寒暑,可为无上道高人。炎炎锻炼三百日,
骤雨颠风满太空,电光晃耀无穷数,雷震天关鬼神惊,掀翻宇宙飞白雪,
倒捉乾坤不夜春,换骨回阳身不朽,九还七返化真形,辛苦都来十个月,
内外虚明表里真,聚则成形散则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变化往来人莫测,
祖祖相传古到今。一理变合大地理,神仙口诀不为虚,更若保守一二载,
百千万亿寿无穷,会得金液炼形法,乘鸾跨鹤自飞腾,出有入无无阻碍,
蓬莱三岛任纵横,若更万年百千劫,海变桑田貌亦同。堪嗟无限学仙者,
总与天仙道不同,俱被野狐精魅定,鬼言妖语怎生听,云游四海参元妙,
尽是邪门小法功,愚迷执强难教化,依然一盲引众盲。有如餐松并服饵,
如何脱免死生根;有如忘形习定息,如何百脉尽归宗;有如呼吸想丹田,
到底胎仙学未成;有如息气为先天,至老无成也是空;有如口鼻为玄牝,
恰似漏网去包风;有如思心为方寸,怎得归元见祖宗;更有积精为铅汞,
转与金丹事不同;有执神气为子母,亦隔天仙万里程;有如开顶为炼养,
枉施功力谩劳神;更有缩龟并炼乳,正是邪门小法功;更有行气为火候,
九载三年误了人;鼻头闲息服元气,引得邪风肚里鸣。假若识心并见性,
到头终久做阴灵。知他多少闲门户,劳漉空动骷髅形。止念降心为清净,
下稍终久是顿空;昼夜专行子午法,天地岂有恶时辰?孤修闭息行存想,
执定舌根做赤龙;更有周天行卦象;更有认脾作黄庭;更有指肾为造化;
执定尾闾为命根;更有还元服水火;更有采补吸淫精;更有仰天吸日月,
便道地魄是天魂;更有咽精为造化,断除五味是修真,昼夜一餐为日用,
身体尫赢似鬼形;曲身偃仰叩玉户,抱元守一运双睛,竦肩缩项思脊骨,
搬运流珠想太阴;更有书符并念咒,破券分环学隐形;按摩吁呵六字诀,
瞻星礼斗受辛勤;入清吐浊为丹本,阳关紧勒火飞腾;炎炎遍身通透热,
呼作天真大道根;看经念赞持科箓,设坛拜醮望飞腾;三千六百旁门法,
不识狂邪尽惧人,有缘遭遇明师指,顷刻之间造化生。一炁循环无阻碍,
散在万物与人身。达人采得先天炁,一夜雷声不暂停,电光闪闪无穷数,
二炁相交岂有形?摧塌天关无可比,雷电风雨一齐生,颠倒颠时交换位,
无量火炁乱峥嵘,虎绕药炉争造化,龙蹯金鼎要飞腾,四象五行归戊己,
烹炼金液混元晶,万朵紫云笼北海,千条百脉撞昆仑,真炁辉辉星斗暗,
红光赫赫太阳昏,加减自然分进退,前弦后弦定其真,丹头老嫩须辨认,
抽添运用片时中,结胎火候有时刻,真火炎炎烧宇宙,乾坤上下尽通红。
一火一水分爻象,一升一降自浮沉,一来一去分宾主,一前一后有君臣,
一阴一阳为天地,一刚一柔自均匀。冬夏二至为节候,春秋二分定寒温,
往来上下无形象,循环昼夜有时辰,若非上祖相传诀,岂知大道片时功?
驱回斗柄元关理,斡转天关万象通,片晌龙虎频频斗,二物交合顷刻中,
擒得猩猩俱鹘突,混混沌沌未分明,此是木金交并法,真铅真汞天地晶。
只此火候金丹决,全凭交结在黄庭。混元一炁千年药,万劫常存不夜春,
三千刻内婴儿象,百日功夫造化灵,十月炼成纯阳体,自然寒暑不来侵,
瑞气彩云摭玉体,鸾鹤对舞面前迎,王女双双持紫诏,名登玉籍唤真人。
金光罩体人难视,节制仪威左右行,仙鹤接引朝元去,白日飞升谒上京。
--------------------------------------------------------------------------------《破迷正道歌》,旧题正阳真人锺离述。道教内丹书。一卷。锺离权相传为唐末五代隐士,後以丹法传吕洞宾,为全真道所谓北五祖之一。此书北宋时已有流传,其成书不会晚於北宋。全篇以七言歌诀体颂扬内丹之道,认为内丹以先天一气为本,如能采得先天气,日月擒来两手中;达人采得先天气,一夜雷声不暂停。又叙述了内丹的药物、采取、火候等,如说:抽添运用片时中,结胎火候有时刻,真火炎炎烧宇宙,乾坤上下尽通红等等。又强调了拜师在学丹中的重要性,指出:这些金液还丹诀,不遇仙师莫强攻;有缘遭遇明师指,顷刻之间造化生。宋元内丹学多受其影响,常有引证发挥,其歌诀形式也为後人仿效,为研究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
5.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总共只有300多字,作者无法考证。据说《阴符经》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内的洛阳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此后才传抄流行于世。根据李筌对本经典的解释著作《黄帝阴符经疏》,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首先讲述观察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天性运行为自然规律,人心则顺应自然规律;其次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人的生杀之气的和收,应与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机遇。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
6.黄庭经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前茜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峭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目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巳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键聪明始,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疴不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阙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迥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哭,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开。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效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意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庆。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左巾右莫)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左焱右欠)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与。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上如下巾)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王旁磷)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上竹下录)佩金,驾(左焱右欠)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上竹下氏)金龠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坛。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飘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