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国色无双 > 第275页

第275页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谁都知道李廷儒和书院孙承宗的关系不差,和赢忠、温志强都是忘年交。这样的情况下,李廷儒的身份一下子尴尬了起来。


    见此,和李廷儒交好的副相朱瑱出来打圆场:“都是一心为国事,我看,西南之事,为今之计,还是准备援军为要。可择选西南其余忠诚帝国的土司援救川黔,还有湖广、广西、云南之兵。三路合围,西南之患,并非不可解!”


    “罢了!”启兴帝听这么说,也心下放松了点。西南虽说声势浩大,四省之地都有危险。但无论是安彦雄还是奢华明,都是四面皆敌,帝国并非没有收拾的力气。


    只是……启兴帝看向辽东,心下缓缓下沉。


    帝国军事情势,每况愈下,这究竟是怎么了?


    为了收复辽西,他连自己内库的私家的银两都拿出来了。可西府这群人,还有那些武臣都拿了份什么答卷给他?


    难道,我大华三百余年基业就要葬送在我的手里吗?


    启兴帝心下一阵绞痛,强忍住心下那股子难受,脸色微微一白后,恢复了正常。只是,再看向李廷儒的表情已经有些冷漠了:“如此,诸卿就速去安排吧!”


    众人应是,李廷儒却脚步沉重,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陆慷,心下一片悲哀。国事如此颓唐,这群党徒,却还是执着党同伐异,私心公用。诺大帝国,还有几分底子能让你们折腾啊……


    罢了,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


    李廷儒心下一片消极,不出他的意料。第二日,御史台为之骚动,三十余名御史联名弹劾李廷儒在奢安之乱的事情上,负有无可推卸的职责,如此罪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哪怕李廷儒的门徒如何辩驳,在这样的舆论风潮下,顿时便掩盖了下去。恍惚间,所有人都为国家如此大难急切想要寻找一个宣洩口。


    而作为主管全国军事的李廷儒,自然在这件事情上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至于徐可求和苏默,倒是因为毕竟是死人,大家没法怎么苛责。


    饶是如此,贵州、四川三司官员还是被盯了上来。只是诡异的,却只有朱燮元和李枟被参,对此李廷儒倒是十分清楚。这两人,都是身世“干净”,背景“清白”之辈,也没有亲信在帝都奔走,倒是其余人,有足够的钱粮在帝都运作。但李廷儒自己的麻烦都兜不住,也管不了他们啦。要知道,每一个御史的弹劾,都是具有十分强大威力的。


    这些都察院的御史言官,就如后世米国的独立检察官,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调查权限,名义上对天子负责,属于都察院的组织关系。但无论是天子还是左都御史,都难以对其控制。甚至,这群愣头青在大多数时候,便是他们身后的那群人,也无法对他们施加过多的影响。


    这是华朝仿效明朝,监察权强盛的一个体现。


    而这时候,李廷儒便尝到了苦头。被这么多御史炮轰的他很快便上了辞呈,要乞骸骨致仕。而天子的回覆也很快,驳回。


    以为李廷儒这就能松口气吗?


    哪有这么容易!


    刚刚天子驳回的消息,便霎时间就有了士子跑到李廷儒门外去叫骂。而这个时候,就连李廷儒的那些门生都不敢出门了。


    西南犯了这么大事情,似乎所有人都义愤填膺,要惩治李廷儒这个“罪魁祸首”。但事实上,他们许多连奢华明和安彦雄的进军路线和西南战略都不知道!


    风潮之下,撑了不过两天,李廷儒便又上了一本言辞恳切乞骸骨的奏章。


    这一次,天子的回覆依旧迅速,不准!


    但还没等其余士子逼迫,李廷儒继续上奏乞骸骨致仕。


    天子接到奏章,倒是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心下也有了些心软。毕竟,这个老人耿直而辛勤,尽管说话十分不讲情面,但毕竟是出于公心……


    但转而一想到西南东北的局势,还有陆慷信誓旦旦的那番话,启兴帝便不由信了叶向高的说法。李廷儒留在西府之长的位置上,哪怕他本人再如何勤劳,他的确是没有扭转干坤的能力了,因为,他搞不到钱啊。


    能搞到钱的是谁?


    主持财政的陆慷!


    故而,陆慷才是西府之长的合理人选。跑了一个李廷儒,不碍事!


    一念及此,天子再次驳回了……


    他总要体谅一下老臣的心理,宽宽心,给点体面。


    果然,前脚刚刚驳回,跑圣旨的太监便气喘吁吁地又回了养心殿。这一次,李廷儒一连上了三道乞骸骨的奏章。


    这次,启兴帝批了!


    李廷儒以枢密使的职位致仕,得太子少保的加衔,回了在山东荣城的老家,当李廷儒将大印封好,走出西府的时候,也便意味着,李廷儒在政治生涯上就此落幕。


    同样,以李廷儒至此为开端。帝国政治迎来了新的时代,一个彻底滑落的时代!


    陆慷登上了西府枢密使之位,成为人臣之中,仅次于叶向高的存在。


    而陆慷履历的第一件事,便是筹措款项,第一批筹措入库的银两便有两百万之巨。随后,两百万了尽数发到长城防线各军手中,有力地稳定住了辽镇军民之心。


    随后,从各处财政挤压出来将近六百万两军费。陆慷开始筹划西南平乱的战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