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33章 人心向战

第233章 人心向战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朱标凭栏而望,不着痕迹的舒了口气后,淡淡说道:


    “好在我大明百姓,听闻国战并没有心生畏惧。”


    “如今对国战尚有非议的,也剩下朝中文臣,以及部分年轻士子了。”


    “殿下所言极是!”提及国战,蓝玉当即起身,激动说道:“末将也没想到,听说朝廷要开国战,军中士卒振奋不说,就连百姓也是无比雀跃。”


    “今日投军的青壮甚至有近千人之多。”


    “就连一些早年退下的老兵,也要求重返战阵。”


    “而且铁匠、木工,也想要为军效力,普通百姓甚至自愿为役,供朝廷驱使。”


    朱标微微点头,正色说道:


    “传孤令旨,各军将帅,不得苛待效力百姓。”


    “铁匠、木工,每日供给两餐外,每人每日给五十钱。”


    “若需百姓为役,每日供给两餐,每人每日三十钱。”


    “是!”


    “警告一众将帅,若有人敢克扣.....”


    见朱标还担心贪墨之事。


    蓝玉满不在乎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殿下,俺蓝玉敢用人头担保,此次绝没有将帅敢克扣粮饷,从中贪墨。”


    “国战二字的分量,他们那些武夫能不明白?”


    “那些个莽汉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殿下亲征之时,再立大功,让殿下刮目相看。”


    “贪墨粮饷,克扣民夫饷银这等事,任谁都不会去做!”


    听到蓝玉一口一个武夫、莽汉称呼其他将帅。


    朱标觉得好笑的同时,也承认蓝玉所言有理。


    如今的大明,当真是大兴国战的最好时机。


    汤和、徐达、冯胜、邓愈,这些老牌将帅尚且能战。


    蓝玉、沐英稍稍年轻的一辈,也已经崭露头角。


    此时大明武备充沛。


    恐怕纵观明史,也没有哪个时期能与之比肩。


    再加上中原初定,百姓对暴元的仇恨依旧还在胸膛翻涌。


    听说大明要开国战,平定四夷。


    百姓自然也会万众一心。


    如果非要说此时大兴国战,有哪些不利因素。


    恐怕也只有钱粮、军需这两点了。


    不过世家交出家产,钱粮足备。


    军需方面,三司也有成效。


    确定民心无虞,确定军心正盛后,朱标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并非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只是战乃至凶之器。


    朱标也担心自己和明堡宗一样,累死三军。


    所以不做好万全准备,饶是朱标也不敢贸然轻进。


    毕竟将士的血不能白流,自己也要对得起三军将士。


    若仅凭一腔热血,朱标早就带兵马踏樱花了。


    “殿下?”


    “嗯。”


    听到蓝玉声音,朱标这才回过神来。


    “殿下,现在是回宫,还是前往军营清点财物?”


    蓝玉似迫不及待般,满是期待的看向朱标。


    他蓝玉虽不是爱财之人,可数十辆车架的金银,任谁不心生向往?


    再说了,他营中若发这笔横财,手下弟兄的日子也会好过不少。


    “你且回营清点财物,孤要去贡院。”


    “那末将同殿下一起去!”


    见蓝玉还时刻谨记护卫之责。


    朱标倒也不想扫兴,转而说道:


    “既然如此,那孤便同你先去军营。”


    贡院内。


    宋濂眉头紧皱,似同谁发脾气般,静坐主位也不吱声。


    那满脸怒气的样子,和平日云淡风轻的样子截然不同。


    “宋兄,国战之事......”


    “高夫子,如今我大明当务之急难道不是与民休憩?”


    “胡逆案刚过,百姓苦不法久矣。”


    “莫说如今国库钱粮不足支应大战粮饷,就算国库尚有存粮,不该减免各地赋税,让百姓生息?”


    见自己还未说完,宋濂就好似倒苦水般,接连说道。


    高启看了眼门外的方向,淡淡说道:


    “宋兄坐在这生闷气,又有何意?”


    “城中发生的事,恐怕你也不知吧!”


    “城中?”宋濂有些疑惑的看了高启一眼,随即愈发没好气道:


    “肯定是百姓听到朝廷要兴国战,怨声载道,惶恐不已!”


    “并非如此!”高启声音愈隆,正色说道:


    “非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还是人心向战!”


    “城中青壮,一个个报名投军。”


    “工匠百姓,恨不得为军队效力。”


    “竟.....竟是如此?”


    见宋濂表情微顿,当即起身便要出门查看。


    高启跟在宋濂身旁,温声说道:


    “宋兄,实不相瞒。”


    “朝会之时,听闻太子殿下提及国战二字,我与宋兄看法一致。”


    “认为国有余粮,也应与民休息,不该轻言国战。”


    “可如今我大明,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


    “亦或是军中将帅,甚至就连百姓都人人向战,想要横扫四夷,以图更盛。”


    “宋兄,图国朝鼎盛,难道不是你我文臣分内之事?”


    “怎的此时你我文臣,竟成扯后腿的了!”


    “可....可是.....”


    “宋兄!不可迂腐啊!”


    高启言辞恳求,一对眸子近似恳求般看向宋濂,谆谆说道:


    “太子殿下何其睿智,陛下何等圣明?”


    “这两位又怎是穷兵黩武之人?”


    “如今大明将帅一心,朝中稳固,百姓向战,当时大兴国战的最好时机。”


    “中山侯所言不错,若此时不横扫四夷,将其地并入大明,缓缓教化。”


    “难不成将四夷边患,留给后世儿孙头疼?”


    “高启!怎么连你也.....”


    宋濂怎么也没想到,高启竟会认同汤和的说法。


    以武镇压,随后再缓缓教化。


    在他看来,此并非仁君之举。


    此举,甚至有暴君之嫌!


    “高启,大兴国战,钱粮、军需,那个不要考虑!”


    “此一战下去,大明数年的赋税都要搭进去。”


    “若期间地方遭遇天灾,朝廷无力镇抚,届时民怨四溢,甚至会演变成民变。”


    “还有军需......”


    不等宋濂说完,高启率先打算道:


    “宋兄,钱粮之事,太子殿下恐怕已经解决了。”


    “詹家公子詹徽,带着几十辆车架前往前军军营。”


    “几十辆车架的粮饷,如何能供给国战之用?”宋濂满不在乎道。


    “宋兄,恐怕车架上不是粮草,乃是金银!”


    “金银?”


    “不错,在下听闻,詹徽先后去了詹氏一族各家的家中。”


    “而且这些个车架上,都有布匹遮盖,看不清运送的什么!”


    “竟是如此.....”


    宋濂虽觉错愕,可一切却又好似顺理成章。


    朱标心向百姓,又怎么可能耗尽国库,大兴国战。


    世家之患,古之便有。


    朱标收拢了民心,整肃了吏治,也时候该对付世家了。


    只不过.....


    “太子的确英明,只是此次国战,乃是太子亲征。”


    “万万不能有半分差池。”


    “粮饷之事解决了,可军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