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25章 国民凝聚力

第225章 国民凝聚力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筹粮百户?


    詹同心中暗道一声,当下恍然大悟,恭敬回道:


    “臣詹同,替犬子谢恩。”


    朱标转向宋濂、高启,继续说道:


    “宋学士、高夫子,此次恩科士子的考卷,三日内审定完毕。”


    “三日后,陛下要设晚宴,殿试士子,宴请百官。”


    “臣遵旨,只是国战之事.....”


    “退朝!”


    不等宋濂说完。


    朱标示意退朝后,便同老朱一道朝后宫走去。


    也是刚离开奉天殿,老朱便冲随身太监刘和道:


    “传秦、晋、燕三王到东宫......”


    微微一顿后,老朱当即改口:


    “将年满十岁的皇子、皇女,一并传到东宫!”


    “是!”


    刘和离开,朱标笑着调侃道:


    “爹,您训诫弟弟、妹妹,为何不去谨身殿,再不然也能去坤宁宫啊。”


    “混小子!”


    听朱标提及坤宁宫,老朱抬手便要教训。


    可一想到朱标屁股有伤,最终还是将手给放了下来。


    “你娘本就想赖掉你亲征的事。”


    “可她还未开口,咱爷俩今天便在朝会说,要大兴国战。”


    “咱还当着百官的面,同意你随军出征。”


    “你说说,这坤宁宫,咱还回的去吗!”


    见朱标轻笑一声,脸上满是事不关己,甚至还有种作壁上观的得意模样。


    老朱面色微沉,真想再揍朱标一顿。


    现如今朱标身上有伤,马皇后心疼之下,绝不会对他怎么样。


    可是自己.....


    念及至此,老朱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还是等马皇后打到东宫,让朱标开口解释吧。


    “标儿,你娘是通情理的。”


    “你出征之事已成定局,她自然也不会再多说什么。”


    “只是一旦你娘以为,你仅是为了出征,便提出国战,累及全境百姓。”


    “恐怕就连咱也要跟着遭殃.....”


    老朱说的没错。


    马皇后从来都不是个胡搅蛮缠的人。


    或者说。


    马皇后有时稍微有些泼辣,但心思细腻,绝非无理强辩之人。


    若马皇后真的以为。


    自己为了出征,为了提前堵她的嘴便大兴国战。


    朱标甚至都不用去想。


    自己,还有老朱,肯定免不了一顿鸡毛掸子。


    只不过.....


    自己这个太子还没有胡闹到为了一己之私,便提出国战二字。


    “爹,您应该清楚。”


    “儿子此时提出国战,乃是想看看我大明民心如何?”


    “凤阳案过后,儿子命御史严查地方,地方官员的贪污乱象有所改观。”


    “胡逆一案,朝中、地方的不法官员也杀了个七七八八。”


    “再加上您设坛讲学,士子之心抓的牢牢的。”


    “所以此时大兴国战,是为了横扫四夷不假。”


    “儿子也是想检验一下。”


    “看看勋贵案、凤阳案、胡逆案过后,民心提升了多少,我大明的国力又增加了几何。”


    若不是提出国战,只是朝廷下令,征讨北元。


    那终究只是朝廷的事,也终究只有文臣武将能够参与。


    士林百姓中,哪怕有人心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志。


    可不在军籍,不事朝堂,终究不能参与进来。


    可国战却是不同。


    提出国战,有志之人可不顾籍贯,报名投军。


    普通百姓可捐粮、运粮,士子可发表言论巩固人心,世家也可出钱劳军。


    这样一来,不仅朝中的文臣武将愈发重视。


    百姓、士子,还有詹同那些世家都能一并参与进来。


    毕竟以国为战。


    一旦战败,虽不至于国土沦丧,可国家尊严必然受损。


    朱标就是要设立一个全民目标。


    让大明境内的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大明的凝聚力。


    朱标很清楚。


    对中原大地这些可爱的人来说,越是艰难的时节,大家越是能团结一心。


    越是富足,大家越.......不提也罢。


    至于眼下大明的境地,当真到了不得不提出国战,才能应对四夷?


    当然也是没有。


    相反。


    如今大明军武正盛,不说此战必胜,但也有八成的胜算。


    “标儿,宋濂那些文臣....”


    “父皇放心,此时文臣越是不安,三日后的晚宴落罢,他们越是能勠力同心。”


    见朱标神情淡然,似胸有成竹一般。


    老朱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至于国战落败,危及国朝威严.....


    这种情况老朱也不是没有想过。


    只不过,那又如何?


    眼下大明国力正盛,经得起失败。


    他朱重八也从来不怕失败。


    再者说了。


    儿子不行,那就让他这个当老子的亲自出征。


    所谓知耻后勇。


    若此次当真落败,下一次军心必然大振。


    况且朱标已经开始对世家出手,国库钱粮定然大增,再苦也苦不到百姓身上。


    .......


    奉天殿上。


    朝会落罢,武将个个神采奕奕,率先回府准备迎接国战。


    反观文臣却大多都是面露担忧之色。


    特别是宋濂。


    此时眉头紧皱,呆呆的站在原地,全然没有平时那温和随性的模样。


    “宋....宋兄?”


    “嗯?”


    听到高启的声音,宋濂这才回过神来。


    不过不等高启继续开口。


    宋濂沉沉叹了口气,悲声说道:


    “年少气盛!”


    “终究是年少气盛啊!”


    “胡逆刚除,吏制方清,太子殿下何必急于一时!”


    “何故大兴国战啊!”


    语罢,没有理会高启等人甚是惊恐的表情。


    宋濂再次叹气,径直朝殿外走去。


    而听到宋濂率先非议太子,周围文臣也愈发大胆了起来。


    “国战二字,怎可轻提啊!”


    “打仗打的便是钱粮,粮饷、军需便足以掏空国库了,一旦不能速胜,恐怕会拖垮我大明的财政!”


    “如今百姓正值丰收,偏偏在此时大兴国战,劳民如此,何时方休啊!”


    “民间恐怕会怨声载道?”


    “一旦落败,我朝......”


    “诸位同僚放肆了!”听着众人越说越起劲,越来越没有上下尊卑。


    高启瞪了众人一眼,没好气训斥道:


    “宋学士唐突,你等也口不择言!”


    “可是高夫子......”


    “若你等心有疑虑,自可上书陈情,何必与此妄加议论!”


    语罢,高启瞥了眼众人便要朝殿外走去。


    只不过。


    当目光扫视众人时,高启竟发现此时的詹同一脸随意,似乎.....


    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一样。


    “詹大人,贵公子担任筹粮百户,可喜可贺。”


    “嗯?”詹同微微一愣,随即笑着拱手道:


    “高夫子所言极是。”


    “此乃我詹家的一场大富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