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163章 兵粮足备,只等胡相下令

第163章 兵粮足备,只等胡相下令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无妨!”


    明白老朱的意思。


    朱标轻笑一声,满不在乎说道:


    “胡惟庸的罪名早已足够。”


    “其他朝臣是否弹劾胡惟庸,关系都不大。”


    朱标微微一顿。


    在老朱身旁坐下后,略有玩味说道:


    “不过这胡惟庸也当真是没出息。”


    “既然决心反叛保命,此时却偏偏还要等。”


    “在咱们父子抵京之前,亦或是抵达应天之时,埋伏死士,设计伏杀,多好的机会。”


    “可胡惟庸偏偏还要假装演戏,还说什么要告病居家。”


    “眼下他没法告病在家不说,汤鼎、冯诚二人还被安排到中书省监视。”


    “这下胡惟庸再想动你我父子,岂不难如登天?”


    见朱标的语气中,似乎有些失望。


    老朱轻轻踹了朱标一脚,没好气道:


    “怎的胡惟庸没有埋伏死士,设计伏杀咱们父子。”


    “你小子好像很失望啊!”


    “谈不上失望,只是觉得先前有些高看了胡惟庸。”


    朱标耸了耸肩,继续道:


    “一路上,哪怕是在抵达皇宫之前。”


    “儿子可都一直准备着,应对胡惟庸提前设下的伏兵。”


    “可到头来,这胡惟庸竟然连半点动静都没弄出来。”


    “本以为胡惟庸是个聪明人,也应当明白当机立断的道理。”


    “可没想到他遇事竟然也如此犹豫。”


    “若早知道他是这种性子,儿子何必留他这么久?”


    留胡惟庸这么久。


    朱标为的便是让胡惟庸狗急跳墙,行谋逆之事。


    如此裁撤千年的丞相制才能更加顺利。


    正如朱标说的那样。


    一路上,沐英、徐允恭跟在自己身边。


    田虎、冯诚带兵藏在暗处。


    为的就是应对胡惟庸提前设置的伏兵。


    甚至!


    朱标都已经做好准备,准备在今日抵京时,斩杀胡惟庸。


    顺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借着整肃吏治的借口,彻底裁撤丞相制度。


    可朱标也没想到,胡惟庸竟然还在等!


    真要说起来。


    胡惟庸如此优柔寡断,还的确让朱标有些失望。


    也是明白朱标的意思。


    老朱挪了挪身子,找了个合适的姿势斜躺下后,继续说道:


    “胡惟庸毕竟是文人。”


    “而文人向来都是如此。”


    “自恃清高,认为可以一计而定天下。”


    “觉得凭借自己的头脑,便能覆手乾坤,左右天下。”


    “可他们却都忘了,再高深的谋略,也要有彪悍兵勇为之才行。”


    “这胡惟庸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到已经忘了要身体力行才能成事。”


    “事先谋划的再怎么精密完备,事到临头不照样困难迭出。”


    老朱语气略有厌恶道:


    “虚!”


    “这些个文人夫子就是太虚了些,不务实!”


    尽管老朱语气很是随意。


    可听到这话,朱标眼中却满是惊喜。


    老头子能打仗、能治国,这些朱标都知道。


    可朱标没想到。


    老头子竟然还有当思想家的潜质。


    平日里拿着鞋拔子,嚷嚷着要揍死自己的老朱,没想到思想竟也如此深刻。


    ‘事先谋划的再怎么精密完备,事到临头不照样困难迭出。’


    说的真好!


    在王阳明之前,在知行合一的理论还未提出之前。


    大多文人夫子正如老朱说的那样,虚头巴脑,不务实。


    觉得一切都要谋划详备后,方能动手为之。


    觉得凡事,都要先知而后行。


    可殊不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边行,方可边知。


    不得不说,老朱能成就千古霸业,还真不是没有道理。


    也是见朱标突然用一种极其敬佩的目光看向自己。


    老朱轻咳一声,温声询问道:


    “你小子想什么呢?不会是打算继续拖下去吧!”


    “当然不是!”


    “明日便动手。”


    语罢,朱标看向殿内宫人道:


    “召毛骧前来。”


    不多时,毛骧恭敬跪在老朱、朱标跟前。


    “毛骧,散落各地的锦衣卫,可都召回来了?”


    “回禀殿下,尽数抵达应天。”


    “好,告诉他们,该收网了。”


    “手上各级官员的罪证,一并抛出。”


    “你现在带人,捉拿御史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户部侍郎冯吉,吏部员外郎楚江。”


    听到这四人的名字。


    毛骧当即领命,退出大殿。


    此四人均是胡惟庸的心腹。


    特别是涂节、陈宁,可以说是胡惟庸的左膀右臂。


    眼下朱标下旨捉拿这四人,显然是要对胡惟庸下手了。


    也是听到朱标的话。


    老朱冷笑一声,也已经猜到朱标下一步计划,定然是杀人诛心.....


    另一边。


    回了府上。


    胡惟庸坐在位置上,眉头紧皱,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安。


    偏是此时。


    涂节却还上前恭贺道:


    “恭喜义父,贺喜义父。”


    “此次义父与太子一并主导风闻奏事,或可说掌握了官员的生杀大权。”


    “自此以后,义父威名愈隆不说。”


    “满朝文武、地方官员,岂不人人敬重义父?”


    听涂节说完,胡惟庸本想出声斥责。


    但好像想到了什么一般,将嘴中的训斥之言重新咽了回去。


    涂节说的也是没错。


    此次老朱命他与朱标一起主管风闻奏事。


    几乎等同于将官员的生杀大权交给了他。


    此事过后。


    百官自然愈发敬重,也愈发畏惧他胡惟庸。


    可正因如此。


    胡惟庸愈发感觉,自己似乎活不到此事过后。


    毕竟按老朱可从来不是一个对臣下能放心的帝王。


    他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将官员的生杀大权,交给他胡惟庸!


    念及至此。


    胡惟庸眉头一紧, 沉声说道:


    “陈宁。”


    “本相命你查阅天下兵马籍册,你可办妥了?”


    听到这话。


    涂节面容一僵,神情也瞬间严肃了起来。


    查阅天下兵马籍册,本就是忤逆之举。


    而且涂节很清楚。


    胡惟庸让陈宁查阅天下兵马籍册,为的便是找出手上有兵的可用之人。


    “回相国大人,一切都已办妥。”


    “四川、两广、江西四地,负责屯粮的参政,均是可用之人。”


    “地方的驻军,属下也提拔了亲信,掌控兵马。”


    “这些人都不是淮西出身,与那些个淮西将帅也并无交情,值得信任!”


    陈宁微微一顿,愈发郑重说道:


    “胡相,此次虽不能争取到淮西将帅。”


    “可兵、粮足备,只等胡相下令!”


    和一脸阴狠,似乎决心追随胡惟庸的陈宁不同。


    听陈宁说完。


    涂节虽然极力保持表情的平静。


    可心中却是难以掩饰的慌张。


    他还真没想到。


    胡惟庸竟已经派陈宁掌控了四川、两广、江西四地的兵马、粮饷。


    虽说这四个地方不如中原粮产丰富,可也足以自给自足。


    况且这四个地方,也并非兵家必争。


    一旦决定谋逆,乱世再启。


    胡惟庸便可率先撤回南方。


    等中原各方势力相互消减之后,再行图之。


    就在涂节心头惊惧。


    准备再次确认,胡惟庸是否当真打算谋反之时。


    只听胡惟庸看向陈宁继续问道:


    “死士安排的怎么样了?”


    “太子亲卫中,刘遇贤等三人乃是我等部下。”


    “死士魏文进等五十人,忠心追随胡相,此时正在相国府上。”


    “好!若此次风闻奏事之风波,本相不能平稳度过,那便鱼死网破!”


    胡惟庸看向涂节、陈宁振奋说道:


    “只要陛下和太子出现差池,本相带你二人撤回南方。”


    “十年内,本相带你们重返中原,坐镇天下!”


    就在胡惟庸慷慨陈说,诉说心中宏伟抱负之时。


    毛骧带着一行锦衣卫,径直走了进来。


    “太子有令,捉拿御史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