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镇北王:我成了万古一帝 > 第227章 改革成功,包产到户

第227章 改革成功,包产到户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陛下,臣以为我大周百姓对于从商并无任何想法,若是贸然让没有经验的他们进入商业当中,不但无法带来有利的进步,甚至可能导致农业和商业的双重倒退。”


    “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此条改革政策,万事还需要从长再议。”


    说完,那名户部侍郎便低下了头,等待楚峰的回应。


    楚峰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也没有露出任何不满之色,而是看向朝堂上的众多官员,问道:“户部侍郎说的似乎有点道理,还有没有爱卿与他的想法一样的。”


    他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对自己是“假”忠心。


    果不其然,在见到楚峰脸上没有任何不悦表情,而且似乎对于那名户部侍郎提出的意见有些心动后,许多大臣纷纷跳了出来。


    “臣等附议!”


    “臣以为户部侍郎所言极是!”


    “陛下三思!”


    看着乌拉拉足足有几十人的官员,楚峰总算不装了,脸色陡然阴沉:“难不成你们推荐的那些掌柜一开始就懂得·经商吗,难道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出过乱子吗,还是说这从商是你们家里的商,而不是我大周的商?”


    “怎么,朕推行一条改革,你们都跳出来了,这是要逼朕退位吗!”


    他的语气极其冰冷,再加上他天象境的修为气势,下方那些还妄想着他收回改革政策的世家官员们顿时吓了个半死,纷纷下跪求饶:


    臣等不敢!”


    “陛下明鉴,臣等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绝不敢对陛下的决策有任何怀疑!”


    “陛下之决策高明无比,是微臣等拙见了!”


    看着一众跪倒的世家官员,楚峰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罢了,朕心胸宅厚,不与你们计较,但日后若有人在商业改革上阳奉阴违,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这句话一出,世家官员们皆是面若死灰,心底清楚此次商业改革势不可挡了。


    不过他们远远没有预料到,楚峰对于他们的真正杀招远远不止于此,此次也只是先将他们给“钓”出来罢了。


    很快,七天后,商业改革的浪潮便席卷了整个京城。


    一开始,京城百姓们都对此表现得十分抵抗,因为商人这职业在他们心中还是太过低贱了。


    但是自从第一批由农转商的人穿着御赐官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行商返回的时候,所有的百姓都震惊了。


    原来行商能够赚到这么多银子,还能换取官职,这也太好了吧!


    一时间,京城的大部分农业都开始朝着商业转型。


    并且在从商便可减轻田税的政策优惠下,就算有些人心底还是瞧不上从商的身份,但是为了能够减轻田税,还是选择了安排家中的成员去行商。


    一个月过去,在京城推行的商业改革得到了圆满成功,收上来的商业税十分可观。


    证实了商业改革的可行性后,楚峰大手一挥,立马扩大了试点范围,将周边几个州府也纳入了商业改革的浪潮中。


    而这一扩大,还真的就扩大出一个亮点子来了。


    靖州。


    作为毗邻大周国都的州府,经济也远远比边疆之地的州府更加发达。


    而且就在天子脚下,政观开明,贪官污吏也远远少于其他州府,可谓是大周的“模范城市”。


    此次商业改革的浪潮由楚峰掀起,靖州作为“模范城市”,自然也将这个新政推行到底。


    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整个靖州的从商者便多了几万余人。


    这几万人就像是往温火中添了几勺火油一般,瞬间便将靖州的商业烧得滚滚开来。


    各种依附于商业的产业迅速发展,进行了各种升级。


    例如纺织业因为生产量过于低下,往往行商者想要拿货却因货源不够,不得不转售其他商品。


    为了解决这个办法,靖州官员公开悬赏,只要能够提高纺织业的生产量,便可以得到一千两银子。


    在重赏之下,必有能人涌现,很快便有一名叫甄妮的奇女子,研制出了一种机器,能够缩减大量繁琐的纺织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她所制造出来的奇特机器,也被称之为甄妮机。


    这只是商业蓬勃发展带来的一角,还有许许多多原本停滞发展的副业,在商业的带动下,也开始迅速进行了产业升级。


    整个靖州的商业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靖州的官员们依旧因为一件事情感到头疼不已。


    那便是粮食的生产问题。


    没错,即使有了更好生产技术,每一亩田地产出的粮食比原来翻了好几倍。


    但是靖州官员依旧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头疼,这一切都是因为农业从事者大量转变成了从商人员的原因。


    几万从商人员意味着田地里将会缺少几万劳动力,若是没有人去耕种,纵使你的生产量再高也是巧妇无米之炊。


    更何况靖州作为天下四大粮仓,担任着供应半个大周的粮食之重任,在粮食生产方面绝对不能出现差错。


    但是他们又不能逼着那些药已经从商的百姓回到田地里耕种,这种行为无异于和楚峰推行的商业改革唱反调,找死。


    不过靖州官员可谓是人才济济,在这种情况下,还真的有人想出了一条法子。


    那人想出的办法便是:


    既然我们无法按让劳动人数变多,那我们是否能够让劳动热情涨高,进一步转化为劳动效率呢?


    说实在话,现在靖州的劳动人数并不算少,但是很多百姓在种完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后,便选择躺平回家,没有多种一点的想法。


    靖州官员便想着,如果给他们设立一个固定的产量任务,完成了会有奖励的话,这样会不会激发起百姓们的劳动热情?


    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若是完不成还会有惩罚,在奖惩机制的推动下,百姓们的劳动热情将会大幅度提高,进而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最终,这粮食产量也就上去了。


    这个办法一经提出,便迅速在靖州推广开来,当地官员们都称之为——包产到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