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拜托,您可是世子殿下诶 > 第13章 中秋诗会

第13章 中秋诗会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在中秋诗会诗会之前,陈老夫子还是抽空来王府与苏奕讲授了一番课业。


    今日主要讲的是《孟子》中的另一名篇《鱼我所欲也》。


    义重于生,当生与义两者不能共存时,应当舍生而取义。


    人人都标榜自己是仁者义士,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苏奕认为:“舍身取义”,还得看这个“义”到底有多大,多重要,影响力有多深。曹操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获得千古骂名,但若非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扪心自问一下,难道要束手就擒吗?


    这都是后话,毕竟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失去了一切可能。遵守道义的前提是尊重生命。


    想想那21世纪,活得最好的大都是利己主义者。


    但此时的苏奕不能表现出来,毕竟舍生取义是此时最普世的价值观。即使做不到,也不能公然反对。


    所以这堂课,结束得非常快,几乎都是夫子在讲,苏奕在听。


    忽然,苏奕想到今天讲【鱼我所欲也】,或许就是为了回答我上次问的“为什么”的答案吧。


    为了心中的【道】,夫子已然将生死也置之度外。


    苏奕自问做不到,所以更加敬佩夫子,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给奕儿讲课了。”陈老夫子带着疲惫的声音说道。


    “中秋过后您就要走了吗?”即使猜到了答案,苏奕还是有很多不舍。


    夫子笑了笑:“已经计划好了行程,也不用担心,此次我还会带上几个书院的弟子一同游学,路上也多有照顾。”


    听到这话,苏奕松了口气:“玉儿,让墨管家准备些银钱,赠予先生,以资云游所用。”


    “奕儿不必如此,老夫早已有了万全准备,并不差银钱用。”事实上夫子还得到一块楚皇赐下的王命令牌,见之如见陛下。只不过夫子收是收下了,但并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这也算是学生的些许心意罢了,我心本想与夫子同游,奈何身份与身体所限,只能用些许银钱聊表心意。”


    “心意我知即可……”


    不等夫子拒绝,苏奕赶忙又道:“您就收下吧,学生奉养师长本就是天经地义。此为礼也。”


    “再者,若是父王知道我知夫子云游,却没有半点表示,也绝对会怪罪奕儿的。”


    左右拗不过,也就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就依你吧。”


    苏奕换转话题说到:“对了,既然左右无事,不知夫子可否与我讲讲此次中秋诗会的事情?”


    “就知道你肯定会问,你这个爱凑热闹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收一收?”似乎早就料到苏奕会问一般,笑骂道。


    “您是知道的,我父王他呢常年掌兵在外,现在更是在凉州很久都没回金陵了,连母亲都去了北凉州,他们是好不潇洒了,却是留我一人在京师。


    而我呢,就只能整日在这王府读书写字,出门的机会都少有。实在是苦闷啊。”


    “知道你在这王府是寂寞的,所以先生这不是找机会让你去书院读书吗?那里人多热闹。


    这也是皇上的意思就是让你多外出走走看看,认识天下英杰,别一年到头窝在府里!”


    ⊙w⊙


    “先不说这些,您还是给我说说这诗会的事吧。”


    关于之后去书院入学的事情,最开始是挺抗拒的,但是这些天思来想去,首先该去还得去,总算有合理的理由到处溜达了,就这一点,何乐而不为!


    “左右时间还早,您就给我说说吧!”


    “行行行,我就给你说道说道。”也不知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像这样相处,陈老夫子也不想就这么快就走了。


    两人也就开始聊起来诗会的事。


    正如苏奕所想,夫子提议举办此次诗会的目的就是在于给书院学子谋取福利。


    但这毕竟是皇家书院,所以陈老夫子还是需要入宫请旨的。原本只是在书院内部进行一场就是了,但不知是何缘故,圣旨内的意思却是把诗会面向了整个金陵城,对于诗会表现优秀者,还特地给出了足足十个学院名额作为奖励,这种事从未有之。


    甚至旨意中还提到,将中秋诗会的举办设为永例。


    “夫子知道陛下是何意吗?”苏奕不解地问道。


    “如今天下承平多年,秦王去年重创北荻主力,边关局势日益稳固。加之又有秦王常年坐镇。再无外患之忧,现在自然要加快国内的建设,安稳民生了。


    古人常说的文治武功,那这所谓的文治如何达到?


    最基础的就是要有大量的文人士子。这些年各地的官员名额总是有缺,但陛下又不想指派下去的官员是泛泛之辈,这样还不如不派官的好,所以陛下是希望能以此为开端,扩大书院的招生名额,为帝国输送更多的人才。”毕竟目前大楚官方有品级的官员的出身履历上最开始的一条便是书院毕业生。


    “再说,金陵毕竟是京都,大楚首善之地。这也算是给金陵城及其周边学子谋取福利了。”


    那毕竟是皇家书院的入学资格,是不知多少人摆脱命运的最佳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


    而且诗会举办成为惯例,那么夫子的名字必然会被所有读书人乃至世人铭记。或许也有这层含义吧。


    也是得益于夫子这些年对于书院,对于朝廷的无私贡献,才能获得如此殊荣。


    想来此次诗会过后,金陵城的崇文之风会更加盛行……


    “那怎样才能参加到诗会的比试呢?”总不能所有人,无论什么牛马都一拥而上吧?想到这个画面苏奕不由得浑身一寒!场面不要太壮观。


    “当然有设置门槛,否则书院如何容得下这么多人?”


    原来为了筛选真正的有学之士,防止太多的滥竽充数之辈。


    早在数天前,书院就放出告示。此次诗会与会者需满足任意下列条件者:得当世大儒或名仕推荐,有百名额;


    金陵十大诗社各有十个推荐,得其一即可;


    书院门前设有策论,数算各百道问题,解其一者即可(任意一道的名额都只给最先解题者)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金陵城十大诗社有一个是女子诗社吧?”苏奕突然问道。


    “女子又如何,如今大楚文风开放,不少女子之才能,并不下于男子。陛下这次的意思是,就算是女子拔得头筹,也一样可入书院。


    陛下大才,不拘一格,或是要再次提升女子之社会地位。


    同时也让天下的男人好好看看,好好想想还有什么脸面天天沉迷于酒色之间,不思进取!”这些年书院学子的质量下降,看来也把夫子气得很,毕竟夫子大半辈子的心血都在书院啊。


    “既然如此,皇伯伯可是想要让女子为官?”苏奕想到一种可能,不然让女子入书院还有什么意义。


    “女子读书明事理,在家才能更好地辅佐夫君,操持家事。


    至于女子为官,古来虽有特例,但今朝还得看陛下之心意如何。”


    “那之后又要如何比试呢?毕竟以此来看参会的人数可不少啊。”


    苏奕简单算了下书院就有近四百学生,加上外来的名额和组织者,看热闹的……好家伙,这不得成千上万人了。


    “书院学子自然不会与外面人比试。外来参加诗会的学子们也订好了比试方案。”


    书院弟子自然不需要再去争那是个入学的名额,完全无用,他们要的是内部考核的评分,这关系到未来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和成功入仕。


    其他人目的也很简单:拿下前十!


    仅此而已。


    “学院弟子如何评比自有规章,想来不会失了公平。那非学院弟子又如何评比呢?”


    “说实话这也真难住了书院的所有人啊!最终还是吏部尚书岑大人给出了个合适的方案。”


    原来各部官员都有职责为书院学子上课,各部轮流指派官员。上至尚书下至郎中。


    当所有人都争执不下时,吏部尚书岑大人给了个建议: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单纯从数百人所做诗中,确实很难抉择出十篇定为最佳。


    毕竟能够参会且还能得到名额的人,哪个没真本事?


    所以岑大人便提议不以一诗定高下。进行擂台文斗!


    于书院门前大街上,设立十个高台为擂台,参赛者以擂台守擂的方式,决出前十名额。


    所有得诗会名额者皆有三次机会,并对守擂的才子发起挑战,胜者自然继续守擂,若一盏茶时间内没有人挑战,则守擂者自动获得胜利。


    众目睽睽之下,自然公平公正。


    ……


    这种诗会方式,苏奕倒是第一次听说,听起来十分有趣!


    这样的擂台方式,没有黑幕,全凭自身才能攻擂守擂。


    获胜者也是当之无愧的真才实学,这并不是一个穿越者随便抄几首古诗就能够获胜的。


    当然如果你有金手指或者系统,当我没说。


    “当然不仅仅是比斗做事了,否则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几十上百首诗词来,还必须上佳。”陈老夫子也解释了一番。


    苏奕却是想得简单了,这要是李白来了都不一定能行吧?


    “所以这擂台比斗也并不都是作诗,比斗时题目由守擂者抽取,题目包括不同题材的诗词创作,数算,经文,古文释义,策论,历史等等。


    最后,守擂者若三十连胜,则直接判为守擂成功。”


    说到这,诗会的大致情况,苏奕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可以说既要有超强的实力为基础,何时守擂,何时攻擂,攻谁的擂都要有讲究。


    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题库包罗万象,谁也不敢说自己是全能。抽不到强项,只能说是运气差了些,时运不济!


    “真想去见识一下这金陵城中才子佳人的风采呀。”苏奕不由得感慨一句,今后的中秋诗会质量如何不好说,但是这第一届一定是金陵城内所以才子佳人龙争虎斗的一场较量。绝对是精彩万分了。


    不用想也能知道那最终守擂成功的十人是多么地风光无限,不仅能够取得书院入学资格,更重要的是人前显圣的机会啊!


    “怎么,殿下也想参加啊?”看着苏奕一脸的向往,陈老夫子打趣道。


    “您可别挖苦我了,且不说我能不能参加,就算参加了也守不住那擂台啊。”


    万众瞩目下守擂,数百人攻擂,这不仅考本事,更考验一个人的定力!


    苏奕自认定力应该够,但这本事够不够还真没有多少信心。


    千万别小看古人,都是两个肩膀扛个脑袋,再说这是数百万人的京城中选出的这三百来号人,想来水货是不会有的。


    “殿下的本事我是知道的,但终究是习文时间太短了!”对于自己的弟子,陈老夫子还是了解的。


    “说多了都是泪……”苏奕叹了口气。


    ······又聊了许多,时间就在这样不知不觉间流淌着。


    “时候不早了,老夫也得回学院继续忙活诗会的事情了。”


    “夫子,今日一别,再相会也不知何年。”苏奕终究是不舍的。


    陈老夫子是自己的西席,师长。但与之相处日久,早已处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苏奕喜欢夫子的不拘一格。


    ……


    王府门前,苏奕这是第二次在门口送别夫子,第一次是正式拜师时,被秦王提溜到门口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回吧。”看着夫子挥手离去,潇洒的背影,苏奕心中不由想起了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