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51章 平西(上)

第51章 平西(上)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张濬闻言,心中有些烦躁,朱全忠许诺了他不少好处,说是事成之后,愿意把他老家河间,周围一万多亩良田作为酬谢。


    届时,自己收复太原,功劳足以彪炳史册,少说也是能和李德裕、牛僧孺之流论高低的存在,再好不过。


    高仁厚之言,实在有些灭心气,张濬便道


    “高将军多虑了,代藩哪里有如此厉害?再说了,不是还有朱全忠、李匡威他们吗?”


    高仁厚闻言,乃是解释道


    “相公,朱全忠正是因为自己打不过李克用,方才想拿朝廷做挡箭牌啊!如我们此时出兵,岂不是遂了人家愿,当刀使了?”


    “再说李克用父子扎根河东二十年,树大根深,若是远征而来,末将或许还有一两分胜算,可如今却是要朝廷兵马主动打过去,在人家地盘上作战,不是寻死吗?”


    张濬闻言,实在是难以忍耐,直接拍案肃容呵斥道


    “够了!岂能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陛下正在兴头上,乃是要以此战,于天下藩镇间,树立起长安威望来,焉能退缩?”


    “已经决定了,明年便动手,你今日便去招来神策、保大三军诸将,分派好任务,仔细训练,一定要在明年三月前,都能上阵!”


    高仁厚一时哑然,可怜久经沙场的名将只得长叹


    虽说军阀兵头作风跋扈,实在可恨,但反过来说,如张濬之流,好高骛远的废物文官,何尝又不是社稷之害呢?


    张濬见状,直到不能太委屈对方,还得倚靠,便安抚言


    “高将军放心,只要能忠心王事,日后少不得你的荣华富贵,如朱全忠、李业之流,朝廷都不惜异姓王,功成之后,让你做个郭子仪般位极人臣,又如何?”


    随后临别之际,张濬还专门让人,从朱全忠送来的财货中,挑了一斛珍珠,送到高仁厚府上。


    高仁厚也只得硬着头皮,把关中兵马重新整合,尽可能的加紧训练。


    此时的神策左右两军,主要是杨复恭两三年前重建的,不仅训练程度不足,装备也比以前的老神策军差了。


    当初田令孜时代的神策诸部,虽然战力拉胯,但起码手里面家伙事精良无比。


    张濬虽然狂妄,好歹也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再加上河中府盐池收回,蜀中财货也开始重新供应,中枢的财政得以缓解。


    他便委托韦昭度、孔纬二人,监督工部,在长安周边重新设立工坊,打造器械军备。


    由于以前的官办工坊匠人,大量都被某个军阀,当初杀进长安时给搜刮走了,导致还得重新招募,另起炉灶。


    整个关中都进入了紧张备战状态,同时皇帝又发旨意,申斥李克用。


    要求代王立即退出滑州、郓州、曹州北归。


    旨意传到中原前线,李克用听完,直接不愿接旨,怒发冲冠,抓过写着旨意的绢帛,撕成碎片,怒道


    “当年上源驿之难,孤屡发奏请,让朝廷主持公道,长安置若罔闻。”


    “如今孤自己兴兵复仇,朱温贼喊捉贼,长安反倒是听得见了?”


    “此等乱命,恕不奉诏!”


    随后命左右鸦儿军兵士,直接把那宣旨的内侍和随从,驱逐出营


    当日便检点大军,猛攻曹州,于城外筑台放箭,令城内朱全忠疲于应付。


    如此行为,传回长安,便成为了李克用跋扈叛逆的铁证,才享受了被人吹捧荣誉的李晔为之震怒,下定要征讨代藩的决心。


    -------------------------------------


    光启三年刚过,大顺元年,中原河北局势愈加紧张,李克用眼看就要变成众矢之的,李匡威、赫连铎都开始谋划策应朱全忠和长安,共同征讨代国。


    而西北一隅的凉国,也开始有所动作。


    凉州城外十里,便是河西军校场


    此时却是旌旗猎猎,数千兵马排列整齐,汇集于此,接受检阅


    李业倒是没有刻意着甲,一袭自家王妃亲手缝制的大红蜀锦征袍,胯下霜电马,比寻常战马都高出半个头,尤其显眼,仔细打量着眼前,杨师厚训练一年有余的河西兵马。


    过去一年,凉国在武备上的建设颇有成效。


    李业有限扩军的政策,以及军政学堂,老兵互调等制度,有效保证了扩军过程中,军队战力没有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自各种官办、民办工坊、铁匠铺间,输送出来的无数器械,进一步把凉军将士武装起来。


    以河西军为例,全军八千五百余,披甲率是百分百的,其中铁甲军士,达两千余。


    当然,这些铁甲并非全然都是唐军制式的明光铠,那未免太过奢侈,只有五六百领而已。


    大多都是简易的两挡冷锻札甲


    从李业的目光看去,至少比起自己当初在咸阳、邠宁时,装备好了许多


    还有一个标志,便是强弩


    在张承业的施政下,凉国境内,对牛角、牛皮、牛筋、马鬃等可以用于制作甲胄、弓弩的材料,都是官府统购,或者通过抵税的方式征收。


    加上西北民间牲畜本来就养的多,所以制作弓弩并不缺乏原材料。


    而李业又从长安掠来大量工匠,又积极扩张工坊,唯一的限制,也就是弓弩制作工期比较长。


    多种元素影响之下,强弩从原先的少量特种装备,在凉军当中普及开来。


    仅河西军,就装配了两个都,一千八百具,从身侧杨师厚的介绍中,李业知道,凉州武库中,还有一千多具存储。


    “强弩乃是破阵利器,理当善用”


    李业颔首赞扬


    又询问道


    “骑兵如何?”


    杨师厚回答


    “军中编有骑兵两都,各千骑,马四千,勉强做到了两骑换乘。”


    李业闻言,又专门打马到骑兵方阵前,细细查看,满意点头


    马政是长远之计,此时的凉军马源,主要还是依靠边市互贸,和蕃部贡税,两者相加也不是小数字,每年都能上万数。


    其中最好的一部分,选出充为凉军骑兵所用,二等部分充为役马,其余才作为商品,可以流通内地。


    今年凉军又新设两个骑兵都,如今全军已有骑兵七都,也就是七千骑,以一士两骑的标准,便是近一万五千匹战马。


    纵观天下,只有河东、幽州能与之匹敌。


    随后,各阵列宛如“分列式”一般,行军在李业面前,接受检阅,其间也看到不少熟悉面孔,都是早年夏绥时跟随自己的老弟兄,李业一一颔首致意。


    检阅后,李业对杨师厚严肃道


    “战力是一方面,但纪律更重要!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哪怕多削减些武艺操练,也要先把军纪训练做好。”


    杨师厚当然懂得这个道理,直接道


    “二哥放心,这八千多人,我已经收拾好几次了,不会有刺头的!”


    随即手持令旗,肃然出列指挥


    果不其然,各阵列随其命令,转变队列,甲胄碰撞之声,森然作响,兵械曜日,步伐整齐。


    列罢,三呼万胜,寂然一片


    从李业的角度看去,这些人马的纪律性,大概也就和后世自己中学时,每日早操差不多,比起人民子弟兵,当然差了不知多少个十万八千里。


    但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此军纪,已经冠绝天下


    微微颔首,对杨师厚道


    “如此,归义军瓜沙之事,我就放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