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趣读小说网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61章 天水郡王入京(上)

第61章 天水郡王入京(上)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极品家丁绍宋盘龙
    这一天,三人从下午,一直聊到傍晚,直到天色将黑,都没有停歇。


    干脆就住在了少林寺,让僧众们送了些斋饭,大和尚们虽然也有武僧,可看着门口那聚集得越来越多几百铁骑,也只得悉心侍候。


    三人丝毫不觉疲倦,谋划商议了一整天,直到第二日上午。


    李业彻底下定了决心


    在此之前,他虽然也有野心,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他倒是和刘备不同,作为一名后世灵魂,李业见识远胜此时代大多数谋士。但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再聪明的人,置身局内,也需要人帮自己分析规划。


    定计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表演了


    不过这些也不需要李业费心,敬翔、李振已经给他安排好了。


    随后,大军接着开拔,五日后,抵达东都洛阳


    在此处,符存审、杨师厚上书请辞,表示自己二人“久战积伤,不堪驱驰”,请求朝廷能罢免他们刚刚被授予的昭义军节度副使,以及徐州刺史职务。


    朝廷那边,田令孜自然是不许的,驳回后还让二人赶忙赴任


    但紧接着,效节军在东都休整数日后,又继续西行,到了潼关。


    这回不仅符杨二人上书请辞,连敬翔、李振也接着上书


    事情到了这一步,效节军中将佐,但凡不傻,都能看明白了。


    于是乎,还没等田令孜那边反应,效节军刚过潼关,几个主要将领、官员再次请辞。


    这一次,李业终于参与,上书请辞同平章事,邠宁节度使


    然后更过分的是,李业上书请辞后,就真的和符杨二人一起,只带着几百亲卫,南下去金商寻刚刚致仕的郑畋,把大部队丢在华州不管了。


    这下子,且不言其他人怎么想,长安是已经开始慌起来了。


    李业就这样撂了挑子,上万效节军一时间无主,万一真要闹出个兵变......华州离长安多远?


    关中现在田令孜凑出来的那两三万歪瓜裂枣,拿什么去拦刚刚从山东杀回来的百战之师?


    尤其在这个过程中,王重荣、时溥等地方节帅,都保持了沉默。


    在此之前,他们出于同样的忌惮,也许还会和朝廷站在一边,打压李业。


    但此时,李业已经明显让步,可田令孜依旧穷追不舍,还肆意干涉人家人事任命,就未免让人有些唇亡齿寒了。


    果然,李业才刚刚离开数日,效节军就在将佐李弘义、秦彦、赵岳诸将率领下,“闹”了起来。


    他们包围了华州州城,要求朝廷拨发“遣散费”


    若不给,便要去长安讨饷!


    说干就干,李弘义带着三千军士,直接就开拔,长安方面得知消息,顿时大乱。


    毕竟这种事情,朝廷也不是经历第一遭了


    当年泾原之变,就是因为当时的德宗朝廷惹怒了近在京畿的泾原镇兵,人家当场就反了,逼得唐德宗逃窜,险些没被乱兵追上。


    经过一百多年,大唐君臣都快被“兵变”二字弄出ptsd了。


    中枢连忙让人下诏,让李业安抚效节军


    但此时李业却恍若未闻,表示自己刚刚辞职,又是待参状态,怎么能领兵呢?那样太没规矩了!


    李业照样继续带着符杨等人南下,最后在商州追上了即将归乡的郑畋。


    此时的郑畋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只能让其子郑凝侍候在旁。


    郑畋见到了李业,却是叹息道


    “子烨,你的事情我都有所耳闻。”


    “我知道,如今天下失纪,群雄并起,社稷有累卵之危。如你这般人物,要你就此罢休,是不可能的。”


    郑畋是何等聪明人,到了此时,又如何看不出眼前青年,胸中野心不小呢?


    但天下大势在这里,经过这几十年宦海,他也看清楚了,黄巢之乱虽然平定,却只是掀了盖子。


    如今神策军已没,淮南、蜀中、江陵、河南等昔日财税重地都已然失控,朝廷早晚会支撑不住。


    李业默然,不知如何回答


    于是乎,郑畋接着道


    “只是,让你这样有良知,又是宗室的人起来,总是比其他人,最起码比秦宗权之流要强吧?”


    秦宗权现在还打着黄巢的旗号,那厮军纪极其糟糕,所到之处,屡屡屠城纵兵淫掠,让淮西一带糜烂一片。


    李业只能承诺表态道


    “相公放心,业亦姓李!”


    言中之意,就无需表露了


    郑畋只是默默颔首


    “也罢,也罢,说说吧,你的幕僚有给你想好怎么脱身了吗?”


    李业倒也不隐瞒太多,把敬翔二人的一些规划向郑畋透露


    当然,敏感部分肯定是不会说的。


    郑畋听完后,却是直接道


    “是敬翔、李振的主意吧?”


    “敬翔为人能顾全大局,但略显圆滑,李振为人多谋,却心胸狭隘,此二人,你当审慎用之。”


    敬翔、李振,本来就是郑畋借给李业的,自然是对此二人有所了解


    李业当即表示受教


    随后,郑畋却是让自家儿子,从马车中取两物出来,李业连忙上前,代替郑凝,扶住郑畋。


    不一会儿,郑凝归来,手中却是捧着一把四尺宝刀,和一封书信。


    郑畋先是指着那封书信道


    “我刚才与你言,敬翔、李振二人各有不足,故而,想要不出差错,还得多聚智士。我昔日任职淮南时,曾认识一位文吏,颇有智谋,且善断,你可以此书邀之。”


    随即亲手把那书信交给李业


    李业看过去,那人似乎是唤作袁袭,当即拜谢


    郑畋却摇头


    “还没完呢”


    又让郑凝把那宝刀捧来,只见其刀长约四尺,首尾玉饰,错有金银,仅是从刀鞘、刀镡装饰看,就知不凡。


    而且虽为和寻常横刀一样的直刃,却又略有不同,似非本朝之物。


    郑畋解释道


    “此刀名为龙雀,昔日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所铸,我族祖曾仕北魏,魏灭夏,遂得之。”


    “昔日我中进士,出外为节度判官,家中长辈以此相赠。”


    “而今我郑氏一族,已少帅才,取之无用,子烨为天下名将,便相赠于你吧!”


    李业从郑凝手中接过宝刀,只觉心下感动莫名,一时不知所言。


    郑畋却是正色嘱咐


    “田令孜色厉内荏,现在看似凶凶,但已然失了根基,无需多虑。”


    “需小心宋文通、朱玫二人,临近长安,若田令孜欲复神策军,必然会与此二人相争。”


    虽然李业知晓后来发生的事情,田令孜就是因为和李茂贞(宋文通)冲突,所以才陷入危机,最后完蛋的,但还是感激郑畋提醒。


    最后,郑畋又问


    “去职邠宁,你欲转向何镇?”


    李业如实答道


    “业欲向天子请缨西征陇右。”


    郑畋闻言,稍稍沉吟,而后道


    “也好,但既然征战,就必须要有根基才行,你与其直接请缨陇右,不如先求朔方节度使一职,移镇灵州,然后再以灵州为根基西征。”


    言罢,二人又言语一阵,郑凝便把郑畋扶回了马车


    河北战乱,他们自然是没法会清河老家,郑畋打算去蜀中璧州修养。


    李业策马相送十余里,依依惜别


    此番离别,却不知何日能相见,又能不能相见了。


    李业看着远去马车的烟尘,遥遥大礼相拜。


    十日后,长安终于抵挡不住压力,再三下旨让李业安抚效节军,不仅恢复了符杨、敬翔、李振等人的职务,还连忙加授李业为侍中,符存审、杨师厚分别为庐江、汝阴郡公。


    生怕几位大爷撂挑子


    于是乎,李业带着符杨几人,不过几百骑兵,才刚回华州,原本城墙外面群情激奋的上万效节军。


    见节度旌旗,立马肃穆,结队整备,不敢发一言


    城墙上原先紧张不已的华州刺史见状,不禁暗叹


    “这哪里是兵变,明明就是在示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秘之主 极品家丁 绍宋 盘龙 九鼎记 九重紫